蚌报融媒体记者 周芳林 通讯员 高 洁 文/图
“种了十几亩油菜,还有一些瓜果蔬菜,肥料可少不了。”2月18日一大早,农民老孔骑车上街,带着准备好的“农资清单”,直奔一家农资店。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关键期,这几天,像老孔一样购买农资的农民,真不少。我市各地农资店积极准备各类农资产品,力保种子、化肥、农药等供应,保障春耕春播顺利开展。
“农资监管严把关!这几天,我们都在检查。”2月18日上午,经开区“春耕守护”专项行动正在进行。经开区综合执法局临港市场监管所所长张凌寒,正和同事们对辖区农资店进行检查。
市场监管人员对农资店进行检查
“检查过程中,主要针对种子、肥料、农药等存在的标签标识不规范、无证、套证、过期产品等问题进行检查,确保农民朋友播下放心种、施下放心肥。”张凌寒说,为避免假冒伪劣农资进入市场,损坏群众利益,他们还联合相关部门,现场对肥料、农用地膜等进行质量抽检。
在长淮卫镇长淮街,李吉武经营着一家农资店。检查现场,李吉武一边配合着检查,一边招呼着购买农资的顾客。李吉武说,今年,他又进了许多肥料,有撒小麦的,有种花生的,还有种玉米的,他家的几个仓库都堆满了化肥等农资。
“老李,快来,你要的绿色农药到了。”在长淮卫镇高郢村,一农资专营店店主庞明海,朝着门外一声吆喝,村民老李赶忙走了进来。
在老李看来,与普通农药相比,绿色农药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等能力,还能降低对土壤的污染,“不仅产量更高,还能提高粮食作物、瓜果蔬菜的品质。”
经开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可以优先选择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农资专营店,切忌在流动摊贩、无证照商贩处购买农资,以防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购买时,务必主动向商家索要发票、收据等购买凭证,以便后续追溯和维权。另外,在购买农资时,如果商家推出显著低于市场价的所谓“特惠产品”,这类产品可能存在质量隐患,千万不能轻信“包治虫害”“增产翻倍”等宣传,要理性选择农资产品。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