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位于龙子湖畔烈士陵园里,“红耀江淮”爱国主义宣讲团成员正指着烈士英名墙上的名字给孩子们讲故事:“这是淮海战役时用身体堵过枪眼的英雄......”镌刻着1817位烈士姓名的花岗岩墙面泛着金辉,与不远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烈士纪念碑交相辉映,勾勒出珠城独特的红色天际线。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山河泣血的故事,烈士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情怀,令人动容。“烈士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和鼓舞着孩子们不断成长,成为最好的国防教育‘教材’。”宣讲团成员说。
蚌埠是驻军大市,崇军拥军,爱国情怀,根植在珠城群众的心中。我市始终将双拥宣传作为增强军民国防意识、弘扬双拥优良传统的有力抓手,创新形式、丰富载体、突出特色,唱响双拥主旋律,珠城处处都洋溢着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的浓厚氛围。
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代表着光明、温暖和力量,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市高规格高标准举办“清明祭英烈”“9·3抗战胜利纪念日”“9·30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命名44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其中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纪念馆被命名为“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红色教育基地”。深挖红色资源,编辑出版“淮畔系列”《硝烟——蚌埠老战士口述史》等20余部图书,讲好人民军队在蚌埠的革命故事,引导干部群众学习身边的红色故事,感受红色力量。
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让红色故事更有感染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培养“红色宣讲员”“老兵宣讲团”,组建“红色宣讲团”29个,组织“老兵宣讲员”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开展宣讲活动280余次。我市三名同志被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聘为红色宣讲员。开展“赓续红色基因,助力国防教育”少年军校夏令营活动,累计开展国防教育和红色教育实践营活动300余场,一万余名青少年和儿童体验军营生活。开展“全民拥军月”活动,打造7所全民国防教育学校,400余家单位在本单位沿街、沿路围墙(栏)设置固定双拥宣传标语,城区新增永久性大型双拥雕塑12座。
全方位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宣传,我市在“靓淮河”工程、涂山风景区等大型工程项目内建设双拥主题公园,把双拥工作嵌入城市地标。同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蚌埠日报开辟《共建双拥模范城》等10个专栏专题,报网端微屏全媒体刊播稿件6100余篇,编印双拥工作简报36期。
榜样是最好的成长,强化典型引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开展“最美拥军人物”“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等评选活动,举行“最美”系列发布仪式,在媒体开设“蚌埠好兵”栏目,刊发在部队取得突出成绩、受到二等功以上表彰奖励的蚌埠籍现役官兵的先进事迹。选树宣传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张国前,安徽省最美拥军人物张惜今,省最美退役军人张开纯、军休一所离退休老干部“白发志愿者”服务队等省级以上先进典型16人,挖掘出志愿为革命烈士寻亲的怀远县退休干部年介涛,守护无名烈士墓70余载的怀远县农民胡兆伦等爱国拥军、爱民奉献先进典型……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他们在奉献中传递大爱、在坚守中成就不凡,彰显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市双拥工作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开展双拥宣传教育和国防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让军队后盾更稳、力量更足,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筑牢更坚实的基础。
蚌报融媒体记者 杨露露 通讯员方倩倩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