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你一起看高铁
文/张 斌
晨光初绽,高铁站不远处的立交桥还笼在朦胧的雾霭之中。
一位老奶奶推着一辆轮椅一摇一晃地向立交桥的最高处走来。轮椅上坐着一位老爷爷。老爷爷头发稀疏,几根花白略长的发丝被微风齐刷刷地吹向一侧,脸色红晕,眼睛不停地向四周环顾,随后则一直紧盯着高铁站的方向。轮椅两侧原本光亮照人的不锈钢扶手也被岁月打磨得平淡无光,黑色布条缠绕的轮椅把手变得斑斑驳驳。轮椅的一边挂着一个盛满水的大水壶,一边挂着一个装满零食、纸巾等生活用品的塑料袋,下面的一块木质垫板上面托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黑色布袋,我想这大概就是两位老人本次出游的行囊了吧。
“老头子,我们到了,等我停稳了,你千万不要动啊!”只见老奶奶动作非常麻利,一个急转弯,就把轮椅稳稳地停在桥头栏杆缝隙比较大、一眼就能看到高铁站的地方,并随手拿来一块之前准备好的斜坡的木块,垫在轮子的后面,以防轮椅滑动。老奶奶早已累得大汗淋漓,只见她轻轻地从塑料袋里掏出一条干净松软的蓝条毛巾,先给老爷爷擦了一下脸庞,然后擦拭一下自己脸上的汗水,接着又直了直腰,自言自语道:“这个上坡可不短,把我累得够呛!”接着,又从轮椅下面的黑色布袋里掏出一个小板凳和一把芭蕉扇,紧紧地靠在老爷爷的轮椅坐下来,一边轻摇芭蕉扇,一边喊道:“老头子,火车站发车了,你看这列复兴号是不是你的徒弟开得啊!”老头子,没有回话,因为他已经不能说话了。只是目不转睛地通过栏杆的缝隙看着徐徐出站的火车,一丝骄傲的光芒瞬间在他的目光里划过。
是啊,他还记得,十几年前,高铁的路基刚刚铺好,他带着几位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徒弟,不顾个人安危,每天都开着试运列车来回穿梭在刚铺好的铁轨上,开车、记录、检测、维修……每天他忙得不亦乐乎,为了保证高铁准时开通,他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也没有跟家里联系,家里人只知道,他最近上班很忙,但也不知道他每天在哪里和在忙些什么。
一天,一阵急促的电话,打到了老伴的手机上:“×××老师傅因为劳累过度,得了脑溢血,现在正在被120送往×××医院,请你们尽快赶往医院……”如同晴天霹雳,老奶奶一下子晕倒在沙发上,但很快她又反映了过来,“儿子,快!快!快!你爸爸被送到×××医院去了,你快去,我马上就到……”
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和家人的精心陪护,一个月后,老爷爷又从死神手里挣脱了回来,可是,他再也没有站起来,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闷闷不乐中度过,只有听到高铁飞奔的声音时,他才感到特别兴奋,眼里闪烁出一缕异样的灵光。
还是老伴最懂他的心思,知道他牵挂着他的那帮徒弟和他热爱的高铁事业,所以经常带爷爷来桥头看高铁,甚至不管春夏秋冬和风霜雪雨,老爷爷每当看到高铁的时候就特别兴奋,所以每天经过这座立交桥的人们,几乎都能看到两位相互依偎、默默观赏来回穿梭列车的特殊游客……
一列列高铁从他们的脚下呼啸而过,每一次,老奶奶都会认真地向老爷爷介绍。
“这列是去北京的,那里的天安门可气派了;这列是去上海的,听说外滩的夜景美得像童话……”老爷爷目光追随着疾驰的列车,尽管他的眼神不再清亮,却也努力地想要看清每一个细节;尽管他无法高兴地欢呼,但他的嘴总是张得大大的,都是那样激情欢呼的模样。
微风拂过老爷爷稀疏的白发,泛出雪白的波浪,逆着列车奔驰的方向舞动着、翻腾着,他在为他的学生加油,为奔跑的中国速度喝彩。
日头渐渐西斜,立交桥上的人多了起来。暮色中,老奶奶缓缓推着老爷爷往家走。
“老头子,明天咱们还来看,说不定又有新的高铁从这儿过呢。”老爷爷没有回应,可老奶奶知道,他一定听得见。
晚风轻柔,他们走过长长的引桥,穿过熟悉的街道,路灯将两人和轮椅的影子交叠在一起,拉得很长很长……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