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报融媒体记者 杨露露 通讯员方倩倩
“这段路我们采用了军用标准,重型装备通行再不用绕城。”在滨河南路二期工程现场,项目经理指着专为部队开辟的永久通道说。
“备战打仗需要什么,双拥工作就保障什么。” 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建设滨河南路是“靓淮河”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通城市东西的交通动脉,是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的重要载体。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全市上下倾心倾力、用心用情办好拥军实事,优先解决部队营区设施建设,努力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幸福的人。
尊崇军人,惠军政策有点有面——市财政安排经费5091万元保障蚌埠军分区、武警蚌埠支队,投入500余万元升级改造梅花山训练基地。建立全市未就业随军家属求职动态台账,定期举办随军家属就业专场招聘会,逐年提高未就业随军家属生活补助标准,近4年地方财政为1301人次发放补助947.2万元。2022年起,在事业单位考试中面向随军家属单列专项岗位,推荐3名随军家属到国企单位工作,随军随调家属安置率100%。开展“倾情维权解兵忧、助力打赢护军威”专项行动,建立“军人家事法律服务中心”,为军人家庭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税务部门出台支持随军家属、复退军人就业的优惠减免税政策。印发《蚌埠市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实施方案》,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等一律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
尊崇军人,行业拥军有章有法——坚持文化拥军,开展送书进军营活动,61家单位向共建部队赠送图书1.09万册。征集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文学作品,再现军民团结奋斗情怀。坚持科技拥军,深入开展“科技文献进军营”活动,着力推进“军技民用、民技军用”。组织“科普大篷车进军营”活动,230多套科普展品引起3.6万人次官兵及军属的浓厚兴趣。坚持教育拥军,修订《蚌埠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实施细则》,441名军人子女就近就便安排到我市优质学校,140名军人子女享受加分优待。坚持法律拥军,建立军营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军人军属办理委托公证1520余件,接受官兵法律问题咨询1.4万人次。在部队挂牌“半日法庭”,开展“模拟法庭进军营”,常态化带案进军营解答官兵们工作生活涉法问题。坚持医疗拥军,市定点医院推行“优抚对象门诊”“优抚病房”,优抚对象享受“四优先两免七减”措施,各县区对辖区驻军实行免门诊服务。
尊崇军人,社会化拥军有声有色——蚌埠军供站着力打造安徽样板军供站,与杭州军供站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省级军供后勤保障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在东部战区七省(市)交通沿线军供业务技能比武中获一等奖,完成皖北片区高批次任务量保障,受供官兵满意度100%。2021年,我市作为安徽省唯一城市,参加东部战区组织的拥军支前演练,百余名军民参与演练任务。军粮供应站开展“粮油服务进军营”活动,向部队供应粮油品种在20个以上,粮油质量合格率100%。市能源集团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进行供热管网建设,解决驻蚌部队用热问题。中环水务、供电公司为部队解决供水管道老化、水压较低、专用供电线路检修等难题9个。邮政部门组织上门为退伍兵和军校毕业学员办理包裹邮寄3万余件,与军事院校联建快递综合服务站。电信公司累计投入186万元,完成驻蚌院校的通信保障工作。举行社会化拥军模范单位集中授牌仪式,推出涵盖酒店、餐饮、医疗、文旅等行业的社会化拥军企业128家……
采访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的蚌埠市,始终把支持军队改革建设、练兵备战作为应尽之责、分内之事,聚焦官兵“后路、后院、后代”难题,构建全周期保障体系,党委和政府、干部群众主动关心支持部队建设,有力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