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

撕开“踢皮球”迷局:深夜亮灯处,照亮工伤维权路

-

2025-07-28 09:41     来源:
        

蚌报融媒体记者郝玉琳 通讯员 李静 裴立 文/图

两年的煎熬,蚌埠工伤职工张某某在常常因为赔偿的事夜不能寐,家人也都急得焦头烂额。当治疗的钱持续在用人单位的“踢皮球”迷局里打转,人社部门深夜亮剑,以雷霆手段撕开推诿迷雾。这不仅为一位老工人讨回了迟到的公道,更磨出一套专治踢皮球的破局三招,照亮劳动者的权益之路。

深夜亮剑:一条红灯记录

周五晚上八点,城市华灯初上。蚌埠市人社局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科的办公室却亮如白昼。键盘敲击声和打印机嗡鸣声此起彼伏,工作人员正埋头审核着工伤待遇材料。突然,审核人员盯着屏幕说出疑惑:“张某某?他的业务怎么被暂停了?”

这个名字像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张某某,1965年生人,2023年在蚌埠某建筑工地遭遇工伤。一年前他走进科室求助时,工伤待遇申请卡在了“劳动关系认定”这关——当时科室工作人员已为他梳理证据链,指导他申请劳动仲裁。其后,当他的劳动关系已经通过仲裁确认时,科室的同志们都以为他的待遇应该很快就能顺顺利利地到位。

“系统显示待遇支付又被暂停了,这不合逻辑啊!”审核人员一边说,一边看向墙上的时钟——九点一刻。有人犹豫:“这么晚联系当事人合适吗?”科长的声音响起,“老张师傅已经等了两年了,他哪会介意这一会儿被打扰?”但随着电话沟通的展开,大家的迷惑却不减反增——

迷局三重踢:谁在说谎?

听筒里传来张某某虚弱的声音:“我去办了,去申请了,可是单位……不肯盖章啊!”原来张师傅跑了好几趟原用人单位,每次都被以各种理由拒绝,就是盖不上章。

了解到这样的情况,科长当即拨通了用人单位负责人电话,按下免提键,没想到对方的语气却十分“有理”:“我们哪有不办?是你们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前台不给办理!”对方振振有词。这指控让所有人错愕——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前台向来服务规范,不可能无故拒收材料、拒绝办理。

三方各执一词:工伤职工说单位刁难,单位咬定社保设卡,社保清楚自身清白。迷局如浓雾笼罩。“周一上午九点,带齐材料来我们现场办理!”科长严肃地告知对方,“材料不齐我们当场开补正通知,争取为这名职工一次办结!”

破局时刻:锦旗背后的十六字真言

周一清晨,用人单位的经办人来到窗口办理业务,前台工作人员也耐心接待。然而,没过一会儿,经办人忽然又说,缺少病历,要暂停办理。

眼看张师傅的事情又要被拖延,前台工作人员果断地给这家用人单位的负责人拨打电话:“缺少病历我们可以向张师傅要,你们这样一天天地拖,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在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科的强烈要求下,经办人迫于压力,再次前往前台办理工伤保险待遇申请业务。最终,张某某的工伤保险待遇顺利在当月完结。

    一个月后,张某某的女儿捧起一面绣着“尽职尽责 温暖人心 任劳任怨 情系百姓 百姓的心中英雄”的锦旗,送到了工伤待遇支付科,表达对科室工作人员的感谢。她激动地说:“感谢你们,两年多了!我爸的工伤待遇终于拿到了!”

维权导航:照亮工伤维权之路的法治明灯

张师傅的血泪遭遇不是个例。为了不让更多工友被这样的“踢皮球”拖垮了身体、掏空了家底。万一工伤落在咱身上,咱们赶紧这样办——

证据固本:抢救黄金24小时

事故现场立即用手机拍摄视频(最好含时间水印),第一时间到工伤保险定点医院就诊。

保留所有挂号单、检查报告、费用清单。

要求单位在30日内提交书面工伤认定申请。若单位推诿,职工本人务必在事故发生后1年内直接申请(关键时效!)。

鉴定为基:明确赔偿标准

伤情稳定后立即申请劳动能力鉴定。鉴定结论书是确定伤残等级和赔偿金额的核心依据。

多元维权:善用法律武器库

劳动监察:遭遇单位拒付医疗费、不配合认定等违法行为时,立即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提交考勤记录、工资条等证据。

劳动仲裁:与单位协商无果,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1年内,备齐工伤认定书、鉴定结论、医疗票据等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可主张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等。

法院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困难职工可申请法律援助(拨打12348)。

锦旗在服务大厅的墙上闪着微光,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更多劳动者正在为维护自身权益而奔走。从深夜灯下的紧急追踪,到破除推诿的坚决行动,再到这条清晰的维权路径,蚌埠人社部门用专业与温度证明:只要怀揣为民初心,纵有重重迷雾,也终将被正义的阳光穿透。而对千千万万的“张师傅”而言,知晓并善用法律赋予的权利,依法依规及时寻求帮助,是守护自身权益最坚固的盾牌。


深度阅读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我国提前完成“十四五”红树林营造任务
[详细]
天天学习丨防汛关键期,读懂总书记的“时时放心不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