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土地 永恒丰碑
文/郑九洲 王绪谦
崔圩子是怀远县包集镇南严村一个普通的村落,但这个小村庄当年却经历了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是一片烈士鲜血浸染的红土地。在这里,长眠着5位新四军英烈,一座耸立的石碑记载着他们的战斗事迹。在当地人们的心目中,烈士们用生命筑起了永恒的丰碑。
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包集沦陷后,一股日军盘踞在火庙集,控制着当地的战略要地,因为火庙是一个古老的集镇,是怀远与固镇之间的咽喉要道,这里曾经商贾云集,经济兴盛,可日军侵占以后,人们纷纷外出逃难,这里日渐萧条,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整个火庙及周边地区都陷入了恐怖之中。
为了消灭火庙之敌,我新四军27团奉命出击。战前,新四军侦查员化装成村民,以做小生意为掩护,深入火庙,摸清了日军在火庙的兵员数量、武器装备、火力分布、岗哨位置等情况。1945年3月14日夜,天空阴云密布,到处一片漆黑,我新四军借着夜色掩护,悄悄进入崔圩子,实施对敌人的突袭。因为崔圩子紧邻火庙,而绕庄圩子具有进攻和防御的独特优势,战斗打响后,我新四军战士英勇顽强,奋勇杀敌。27团某连连长和指导员身先士卒,置生死于不顾,英勇杀敌,血溅沙场。一位不到17岁的小战士,家乡同样遭受日军铁蹄的蹂躏,他那年仅10岁的妹妹被丧尽天良的日军扔在水塘里淹死了。此时,小战士满怀着复仇的怒火,抱着机枪向敌人扫射,先后有好几个鬼子在他的枪下命丧黄泉,而我们的这位小英雄也不幸中弹牺牲,青春永远定格在抗日的战场上。经过2天2夜的激战,日军死伤大半,开始向西南怀远方向溃逃。我新四军穷追不舍,将敌人一个个消灭。在火庙西边一村庄,一个逃跑的日军突然潜入一农户家中躲避,2名新四军战士发现后,分左右两边守在门旁,喊话日军缴械投降。劝降无果后,在随后赶来的战友支援下,将日军击毙。至此,驻守在火庙的日军被全歼,我军大获全胜。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新四军5名同志壮烈牺牲,安葬在崔圩子。1959年,有一名烈士的遗骸被家人迁回老家,魂归故里。这4位烈士就静静地守望着这片土地,守望着这片土地的宁静与祥和。
人们没有忘记新四军烈士,每年的清明节,当地的中小学师生都会到这里祭拜革命先烈,传承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村两委干部也会在村党组织书记石荣光的带领下,来到烈士墓地,聆听老辈知情人讲述新四军攻打日军的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建设美好幸福南严的精神力量。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缅怀新四军烈士的英雄事迹,2021年,南严村4位烈士的遗骸迁移至位于陈集镇境内的蚌西北烈士陵园。在送别烈士的现场,南严村两委干部悉数赶来,怀着沉重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清理着烈士的遗物。村干部崔云丽捧着烈士墓穴中出土的钢笔、墨水、纽扣,还有嵌入体内的子弹头,不禁潸然泪下。在烈士的遗物中,有一枚戒指格外引人注目,据说是一位年仅20岁战士的婚戒,这名战士出身一个殷实的家庭,戒指是他与爱妻幸福的见证,但新婚不久,他毅然决然地告别家乡和亲人,投身抗日战场,在枪林弹雨中为国捐躯。
烈士的遗骸迁走了,但他们的英魂永驻。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