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报融媒体记者 郝玉琳 通讯员 李静 裴立
蚌埠市一楼社保服务大厅的工伤保险综合业务窗口,承载着保障工伤职工权益、守护千家万户幸福的重任。窗口工作人员日复一日,用专业、高效、温暖的服务,将国家的惠民政策精准送达到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工伤职工手中,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民生服务”的深厚内涵。
“长剑”锦旗 暖心服务
今年以来的一组数据,成为工伤保险综合业务窗口优质服务的一个生动注脚:截至目前,窗口已完成1163人的工伤医疗待遇报销,1222人的伤残待遇报销,高效兑付各项待遇金额高达5600万元。前段时间,一面写有“工作敬业服务好”的锦旗,由被服务温暖到的胡阿姨送达这个平日鲜少聚光灯关注的民生服务窗口。
一个平常的工作日,大家正在专注办公,胡阿姨肩背红绸包裹的“长剑”走进社保大厅的一幕,让整个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科的空气瞬间凝固。“请问,谁是科长?”阿姨话音未落,只见红绸滑落,那把“宝剑”竟是面金灿灿的锦旗。这场颇具戏剧性的“赠旗仪式”,背后是该窗口日均接待数十位办事群众、处理各类复杂业务的日常。
“前台那几个小姑娘太真诚了!态度好,解释清楚,连我这个记性差的老太太都一次办成了。”胡阿姨洪亮的嗓音里满是肯定。原来,胡阿姨因一次交通事故受了工伤,原本以为涉及第三方,又不是在单位内部受伤,办理起来可能会有些麻烦,但前台人员热情、专业的服务,让她只跑一次就利索地办完所有手续。这份“一次办成”的体验,源于该科持续优化的服务流程和专业素养。其中,前台工作人员徐琪、郭静、倪微三位同志,以热情周到、细致耐心的服务,赢得了胡阿姨等群众的频频点赞。
“接到锦旗时我们有些错愕,因为处理对群众来说看似麻烦的手续,就是我们的日常。胡阿姨的举动让我们体会到,工作人员的业务精通、强烈的责任心和日复一日的默默付出,真真正正化作了办事群众看得见、体会得到的获得感。说到荣誉,她们才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提到锦旗,科长感慨地说。
数字背后的温度与坚守
数据的背后是温度。1675人次的医疗费用结算和1222人次的伤残待遇结算,加上1083人次的工伤认定申请,1611人次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及各项确认,意味着工伤保险综合业务窗口除了咨询外,每天要处理20多个工伤案例;5600万元的工伤保险金的支付,关系着上千个家庭的生计。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窗口工作人员以专业与耐心,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身影,他们用专注与坚守,书写着本职岗位的责任篇章。
今年7月,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科又细化管理、自我加压,联合市人社局工伤科,在纪检部门监督下开展工伤住院病案专项抽查。通过从专家库随机抽取医疗专家,对协议医疗机构的病历完整性、诊疗合理性、费用匹配性进行专业评审,并将结果纳入年度考核体系。此次抽查了2025年上半年全市协议医疗机构、康复机构的78例工伤住院病案,涵盖联网结算和手工结算类型。检查不仅复核经办机构审核是否规范严谨,也推动医疗机构诊疗行为更加合理,切实守护着每一位工伤职工的权益和基金安全。
在笑语盈盈的暖心服务之外,这样夯实基础的“自选动作”,科室将根据各项业务的实际情况不定期地开展,这样的举措既能保障基金安全,又可促进医疗机构规范诊疗,最终惠及的是每一位工伤职工。
服务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在市社保服务大厅一楼,工伤保险综合业务窗口本身,其实就是一项创新,这是养老中心设立的全局唯一的工伤保险综合服务“小综窗”,将工伤认定、鉴定、支付三项业务融为一体实现‘一站式’办理,极大方便了工伤职工。这种经办模式的创新,避免了本就行动不便的工伤职工上下楼奔波,真正实现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每天,阳光照进社保大厅,照亮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他们用专业和温度,让5600万元工伤保险待遇精准直达需要的工伤职工手中,让1675人次医疗费用结算变得高效顺畅。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是社保人对“为民服务”最朴实的诠释——为民服务的脚步永不停歇,优质服务的标准永无止境。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