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昼夜节律变化
入秋后白昼缩短、黑夜变长,日照时间减少会影响褪黑素等调节睡眠激素的分泌,导致生物钟紊乱,出现入睡困难或早醒的情况。
2.气温波动大
“一场秋雨一场寒”,入秋后昼夜温差变大,体温调节中枢需要适应,可能影响睡眠的深度和稳定性,导致夜间易醒。
3.季节性情绪波动
秋季草木凋零的景象容易让人产生忧郁、惆怅的“悲秋”情绪,这种季节性情绪波动是焦虑和失眠的常见诱因。
四招助你重获一夜好眠
1.调整作息,顺应天时
借鉴《黄帝内经》“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理念,逐步提前入睡时间。
保持每日固定的睡觉和起床时间,即便节假日也不打乱节奏。
2.饮食调节,安神助眠
晚餐应清淡,忌辛辣、油腻、烧烤类食物。夜间避免咖啡、茶及含酒精饮品,也不要大量喝水。睡前不宜过饱或过饿。
可睡前喝杯温牛奶,帮助安神。
3.调节情志,缓解压力
天气好时,多去户外散步、慢跑或登山,亲近阳光与自然,既锻炼身体又舒缓“悲秋”心情。
积极参与能让自己愉悦的活动,如听音乐、与朋友聊天,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度悲伤。
焦虑失眠时,可跟着视频练习“腹式呼吸”,放松身心。
4.优化睡眠环境
尽量营造适宜的睡眠环境,秋季干燥可用加湿器。
换上柔软透气的长袖睡衣,防止后半夜受凉。
不要在床上做与睡觉无关的事,如看电视、刷手机。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