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同行的生命记忆
文/陆旭洪
我生于1949年,与新中国同庚。七十六载春秋,见证了这个古老国度凤凰涅槃的全过程。记忆的闸门轻启,岁月如潮,那些激昂的岁月,那些曲折的探索,那些辉煌的成就,都在我的生命年轮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记忆中的第一件大事,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壮举,“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响彻云霄,年幼的我虽然不解其中深意,却能感受到整个民族同仇敌忾的磅礴气势。那些最可爱的人用鲜血捍卫了新生的共和国,让世界看到了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不屈的脊梁,全都深深地烙进我童年的底色。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背着书包进学堂。半墙高的美术字赫然入目——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三面红旗高高飘扬: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些口号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唱着“中国像巨龙,英国像臭虫;巨龙一日越千里,臭虫爬也爬不动”的豪迈歌谣,在理想主义的激情中成长。
在淮河北岸(小蚌埠以北)旱田改稻田,号曰“稻改”,农村河网化建设改变了千百年来的耕作方式,收获的农产品用船帆替换了扁担,农村大食堂炊烟缭绕,共产风鼓满船篷。尤其是治淮运动,工地上民工们号子震天响“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敕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尽管探索路上有过坎坷,但那种改天换地的气概,至今想来,仍令人血脉偾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云骤变,每一次社会变革都深刻影响着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我见证了狂热与理性,封闭与开放,贫穷与富强的历史交替,这些经历教会我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问题,理解前进路上的曲折性。
1978年,春雷炸响。改革开放让神州大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从温饱到小康,从“追跑世界”到“引领潮流”。我有幸躬逢其盛——天安门广场一次次阅兵,钢铁洪流映亮双眸;高铁巨龙呼啸,丝路楼宇穿云;巡天探海,“北斗”指路,“蛟龙”入海。每一次观礼,都热泪滚烫,心潮澎湃。
如今站在人生的金秋,回望与共和国共同走过的岁月,感慨万千,谨以这首《水调歌头·与国同岁》表达心声:少小逢新世,白首忆峥嵘,鸭绿江畔烽火,壮歌彻霄重,三面红旗漫卷,河网稻香浮动,豪情贯长虹,探索人间路,风雨见晴空。春潮涌,开新局,脱贫穷。巡天探湾,高铁丝路贯西东。七十六载同行,千秋伟业在胸,圆梦志无穷。夕阳无限好,华夏正葱茏。
与国同岁,是我的荣幸;见证复兴,是我的福分。这段不平凡的人生旅程告诉我:个人命运永远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唯有将小我融入大我,生命才会真正绽放光彩。未来的日子里,我仍将白发作旗帜,做一名岁月的忠实哨兵,为共和国的每一个晨曦注目、敬礼,把赤子的心跳折叠成纸鹤,放飞于更辽阔的明天。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