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不会用手机,以前办待遇领取资格认证要跑镇里,现在村干部几分钟就能帮我办好,太方便了!”近日,怀远县陈集镇瓦四村的刘大娘对村级服务平台赞不绝口。
这样的便利,正随着怀远县城乡居保村级服务平台网络的铺开,惠及越来越多城乡居民。
怀远县紧盯群众“最后一公里”办事难题,积极推进城乡居保经办服务下沉,全力激活社保服务的“神经末梢”。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标准化村级服务平台32个,覆盖20个乡镇(街道),并在陈集镇实现全域12个行政村全覆盖,初步构建起“村级平台扎根基层”的立体服务网络。
怀远县陈集镇瓦四村村干部 王娅为本村村民年艳红办理城乡居保参保
扎根基层,筑牢服务根基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怀远县采取 “试点先行、重点突破” 的策略,精心选取基础较好的村(居)开展试点,将陈集镇作为整镇推进示范区,率先实现村级服务全覆盖。
所有平台严格按照 “五有”标准夯实基础:有固定服务场所、有专职经办人员、有统一服务标准、有明确岗位职责、有科学管理制度。统一配备的高拍仪、手写板等信息化设备,确保了各项业务在基层顺畅办理,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小事不出村、服务在身边”的便利。
这一创新举措体现了国家关于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导向,是对“放管服”改革在基层社保领域的生动实践。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服务体系,不仅让各类宣传资料20余万份遍及城乡,更让政策春风化雨般融入百姓生活,服务模式的创新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面对部分群众参保意识薄弱、对政策不了解的情况,怀远县组织镇村干部、网格员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线上,通过村民微信群实时推送政策;线下,通过入户走访面对面讲解,用通俗语言为群众算清“经济账”“长远账”,有效激发参保主动性。
智慧赋能,提升服务温度
怀远县村级服务平台在服务优化上突出 “便” 字诀,成功实现从 “群众跑腿” 到 “数据跑路” 的升级蜕变。
针对老年人操作智能设备难、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不便等痛点,怀远县大力推广线上缴费渠道,安排专人指导手机操作,同时在村服务中心设立线下窗口,真正做到 “服务零距离”。在领取环节,则通过提供科技赋能,打造智慧社保。怀远县持续推广“静默认证+自助认证+上门服务”的智慧认证模式,特别对高龄、病残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打破数字鸿沟,让社保服务更有温度。
“原来我只想按最低档缴费,经村里工作人员一算账,才知道多缴长缴更划算!”河溜镇倪桥村的杜先生在村级平台了解政策后,当场办理了提档补缴手续,一次性补缴8.56万元,并在子女资助下追加当年保费6000元。这样的例子在怀远县不胜枚举。平台工作人员通过精准测算、细致讲解,让“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理念深入人心。
持续发力,织密服务网络
村级平台不仅拓展了政策覆盖的广度,更增强了群众办事的便捷度。据统计,全县依托村级平台累计开展政策宣讲15场,精准解读缴费档次与待遇标准。
“互联网+智慧人社”系统正在向基层延伸,仅陈集镇年内线上办理业务就超400人次,真正实现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镇村联动、定期会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了精准扩面,实现应保尽保——截至今年10月,怀远县城乡居保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达231.32元,同比增长13.71%;新增领取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325.42元,增幅达16.51%。
面向未来,怀远县有着更宏大的蓝图。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系统总结32个平台的建设经验,有序扩大服务覆盖面,持续优化流程、强化培训和信息支撑。在基层服务方面,深化“社银合作”机制,延伸服务触角,打造“家门口”的社保服务圈,让群众享受到更便捷的服务,目前,怀远县共建成59个“社银合作”标准化服务网点,网点可办理保费缴纳、个账查询、权益单打印、待遇测算等高频社保业务,有效满足了群众“就近能办”、“多点可办”、“最多跑一次”的服务需求;在常态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将持续开展 “暖心居保” 上门助老活动,为特殊群体建立服务台账,实现“一人一档”精细管理,通过设置服务预约专线,按需提供上门服务,让社保服务温暖每一个需要的家庭。
在如今的怀远县,一个个村级小平台正以高效、便捷、温暖的服务,托举起城乡居保的 “大民生”。随着服务网络的进一步织密和智慧社保的持续赋能,这项惠民工程正成为守护群众晚年幸福的坚实保障,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民生温度。
记者 郝玉琳 通讯员 李静 汪睿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