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

雨雾武功山

2025-11-25 11:39     来源: 蚌埠发布客户端
        

雨雾武功山

文/邵红梅

徒步武功山,原计划在五月成行,却因恶劣天气无奈取消。与这次月前约好的旅程相比,我们预留了两天半,节奏宽松,只为能从容体会。因需在山上住宿两晚,每人背上十五斤重的行囊,我们便踏上了这条著名的沈龙线。

刚开始爬山,天气尚好,云层虽厚,太阳却不时探出头来,洒下几分暖意,这种不晒不燥的天气,正是徒步的绝佳时机。大家兴致勃勃,一路说笑,脚步轻快,不知不觉就走过了水电站。刚抵达无人村,天空忽然飘起小雨,没等我们反应过来,雨丝愈发密集,很快雨雾交织,视线模糊,前方五十米开外雾茫茫一片,原本干爽的山路变得湿滑难行。

走到半山腰,渐感体力跟不上队伍的节奏,只好放慢脚步,转头对压队的阿亮说:“我走不快了,跟不上大家的节奏。”阿亮连忙摆摆手:“不急不急,你按自己的速度来,咱们时间充裕,天黑前肯定能到目的地。”

几个小伙伴见我有些吃力,都放慢了脚步。就这样,整个行程我始终跟在队伍最后,满心过意不去,反复跟大家道歉:“实在抱歉!我拖大家后腿了!”阿亮立马打断我:“不存在的!我们是来体验的。你第一次走长线就敢来穿越武功山,挺有勇气的!”他笑着鼓励我:“加把劲!俗话说山里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说不定咱们爬到山顶就云开雾散,太阳直接蹦出来了!”同伴也安慰我:“咱们来登山,不就因为喜欢嘛,开心快乐就行,不与别人比速度。”我自己也忍不住感慨:“可不是嘛!一路上瞅下来,像我这年纪来徒步登山的,还真不多。若不是真心喜欢,怎会如此行走!”

走着走着,我感觉背包愈发沉重,雨衣裹在身上,汗水浸透内衣,鞋上粘满泥浆,越往上走越感吃力,双腿像灌了铅似的。这时突然想起出行前同伴阿颖的叮嘱:“上山尽量少带东西,在山间徒步,一克的重量都算数。”此刻,阿颖的话得到应验,我真想扔下背包空身前行。疲惫不堪的我有些懊恼,觉得来武功山徒步是个错误的决定,忍不住对着前面同伴大喊:“我以后再也不来武功山了!”同伴们笑着回应:“话可不能说得太早哦!”我心里清楚,阿颖两个月前用两天时间反穿武功山,用她的话说“累成狗”!当时也是咬牙说以后再也不来了。结果仅过两个月,她又兴致勃勃地召集我们,她说武功山的魅力在于:只有第一次,没有最后一次。

之前我做过功课,知道这个季节的武功山,十万亩草甸已经变黄,从山脊上望去,满眼金色,甚是壮观。阿颖说九月份漫山遍野的绿呀,真是“千峰嵯峨碧玉簪”“绿兰青黛染群山”,美得让人瞠目。傍晚看日照峰峦,晨起看日出云海,那种美在别处无法遇见。而我们此行主要是来看金色草甸的。

可到了山脊,浓雾笼罩四周,金色草甸是在脚下,视野却只有几十米,天地仿佛被压缩在眼前。预期中的壮阔图景被这无边的雨雾悄然没收,心头不免浮起一丝失落。阿颖见状安慰:“雨雾天的武功山有别样的韵味呀,你看草叶上的水珠,晶莹剔透的多像水晶珠,晴天可看不到这景致。”我点点头,内心释然:雨天有雨天的风景,何必执着于预设的想象。

在九龙客栈的屋檐下休整时,遇上两个重装徒步的大学生。看他们的装备就知道是资深户外爱好者,每人负重约50斤,晚上露营。汗水雨水顺着他们年轻的脸颊往下淌,两人利落地换下湿透的衣服,三口两口啃完饼干巧克力,稍作休整便又前行。望着他们前倾的身影和坚毅的脚步,我忍不住感叹:年轻真好啊!有充沛的体力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行至一处开阔的山脊,风陡然增大。狂风扯着雨雾,流沙般从身边急速掠过,有些吓人。望着前方延伸不尽的砂石路,我想停下稍作歇息。身后突然传来急促的声音:“快点走,不要停!这里是风口,容易受凉!”

我回头一看,身后站着一位身着橘红色冲锋衣、外罩透明雨披的姑娘。她关切地问:“走不动了?前面不远处是家客栈,到那儿再歇!”我点头致谢,步履蹒跚继续前行。之后,我俩结伴,边走边聊。

姑娘叫一依,90后,来自长沙。她说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独自来武功山了,反正就是喜欢。特别是在生活或工作不顺心时,来武功山走一趟,所有的烦闷都会被前行的脚步碾碎丢弃,之后便满血复活投入工作。听着她的话,我心里蓦地生出强烈的共鸣。是啊!这和年轻时的我多么相似:带着疲惫的身心走进山野,然后在行走中慢慢恢复被日常琐碎耗尽的元气。我对一依的独行很是敬佩:“你胆真大,敢一个人穿越武功山。”她笑着说:“习惯了。”她坦言自己很理性,遇到恶劣天气会及时下撤,绝不逞强:“人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尊重自然、珍爱生命、顺势而为,这是徒步者应有的原则和底线。”

阿亮说看一依的步态就知道她走得很轻松。我忍不住调侃:“一依你这哪是来登山的呀,分明是到山上来遛弯的!”一依笑,没再说话,得知我与她母亲同岁,一依眼里闪过既惊讶又羡慕的光。知道我是第一次走长线,一依便减慢步速,一直陪着我。遇到湿滑的路段,她一边提醒“当心,这儿滑。”一边下意识地伸手扶我一把,还耐心地给我讲了许多雨天登山的小技巧

终于,在我感到精疲力竭时,我抵达了被浓雾紧锁的金顶。这里没有想象中“一览众山小”的壮阔,四周依旧是白茫茫一片。金顶上人群熙攘,大多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这时我才想起,武功山的徒步线路被称作“大学生线路”。武功山早在2009年就被评为“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景区”。

大家争相在“金顶”石碑前拍照留念。一依从背包里取出一面五星红旗,利索一抖,红旗便在海拔近两千米的金顶哗啦啦迎风飘扬。那抹鲜红,像一簇跃动的火焰,骤然划破雾蒙蒙的天地,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金顶上原本因天气带来的清冷和失落,此刻被一股热烈而豪迈的气氛驱散得无影无踪。人们从四周聚拢过来,依次排队接过五星红旗,用力在空中舞动,每个人都像凯旋的勇士,在“金顶”前留下灿烂的笑容和挺拔的身姿。一依说,这面红旗跟随她走过许多名山大川,每到一处,她都会挥舞红旗拍照留念。原来,她的徒步之旅带有如此庄重的仪式感。

在往吊马桩行进的途中,雨停了,雾也渐渐消散。天空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撕开一道缝隙,一束阳光倾泻而下,将一朵云染成金色。刚刚还是雾锁山崖,眨眼间,云海便在山谷中涌动起来。云海之上,一座座墨色的山尖猛地探出头来,宛如大海中的孤岛,幽静而神秘。栈道上的行人纷纷惊呼:“看!云海!”

惊呼声喊停了所有人的脚步,大家凝望山谷中壮观的云海,啧啧赞叹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我满心惊喜,此刻,这一路的艰辛,似乎都因这片云海的出现,得到了双倍的补偿。

夜宿吊马桩,一夜风雨。次日清晨,小雨依旧淅淅沥沥,出于安全考虑,我们果断决定撤下山去。

没能按照计划穿越武功山,心中难免有些遗憾,却没有太多失落与沮丧。我突然意识到,此次徒步丈量的,不单是期望中晴空万里下的金顶和十万亩金色草甸。我所遇见和收获的,是迷雾中队友们相互间的鼓励和关爱;是跌滑时及时伸出温热的手;是在金顶上挥舞五星红旗时毫无戒备接过陌生人递来的橘子;是客栈廊檐下与年轻人共享的巧克力;是徒步者们坚韧的步伐和不屈的意志……

这些温暖的瞬间,远比预想中的风景更让我动容。

多年后,或许我会忘记武功山具体的地理轮廓,但一定不会忘记2025年这个湿漉漉的深秋,漫山的雨雾与风雨中那些温暖的身影;忘不了花甲之年徒步登山路上的真诚、坚持与感动……

武功山就在那里,静默矗立。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的。看她四季流转、看她金辉破晓、看她落日熔金……






深度阅读

说“闻”解字·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读懂这一字之变
[详细]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非凡“十四五”】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