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作为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服务居民的前沿阵地,如何提升社区服务效能、优化社区治理水平,始终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命题。青年街道中平社区立足党建品牌“虹号”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全力推行“‘融’‘汇’‘贯’‘通’工作法”,通过深度融合资源、广泛汇集智慧、精准贯穿服务、全面疏通民意四大路径,逐步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新活力。
资源“融”合,构建多元共治生态体系
中平社区以激发社区治理内生动力为目标,构建起 “核心引领团队+多元参与主体+丰富主体活动”的治理架构。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打造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文化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社区充分整合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商户、物业、社会组织等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社区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多元化服务模式,全方位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近期,为增强社区凝聚力,中平社区精心策划并举办了学雷锋做志愿活动。活动联合安徽明钰律师事务所、中环水务、蚌埠新奥燃气有限公司、青年卫生服务站等多家单位,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热闹开展。活动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惠民政策宣传解读,还为居民提供了健康义诊、家政服务等便民项目,同时广泛征集居民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得到了辖区居民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切实推动社区资源从 “零散分布” 向 “集成共用”转型升级。
智慧“汇”集,激活基层治理创新动能
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居民需求也日益多元。为提升办事效率和治理水平,中平社区精心组建“社区治理专家库”。专家库成员涵盖心理咨询师、社会组织负责人、居民代表、党员干部等各领域专业人士。对于居民遇到的小问题,专家库成员主动上门提供服务;针对复杂难题,则通过议事会集体研讨解决,为基层治理源源不断地注入智慧和力量。今年 4 月初,青年小区发生一起因卫生间管道破裂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双方各执己见,矛盾一度激化,邻里关系陷入僵局。小区楼栋长作为经验丰富的老住户,主动介入调解。凭借对邻里情况的熟悉和耐心细致的沟通,经过多次协调,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这一案例生动展现了居民从“被动接受服务”到“主动参与治理”的角色转变,也彰显了智慧汇集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服务“贯”穿,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脉络
为精准把握居民需求,中平社区创新推行“三张清单” 工作法。通过入户走访、线上收集、居民议事会等多种渠道,全面收集居民在生活服务、环境改善、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各类诉求,并进行系统梳理,形成详细的“需求清单”。网格员充分发挥“一线哨兵”作用,在日常巡查走访中主动倾听居民心声,真正实现与居民“零距离”接触,确保需求收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在线上,社区建立网格微信群,搭建起 “云端沟通桥梁”,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居民随时随地都能便捷地表达诉求,大大提高了需求收集的效率和覆盖面。此外,社区还搭建了民主参与、平等对话的居民议事会平台,定期组织居民代表、社区工作人员、物业人员、社会组织代表等共同参与。议事会上,各方围绕社区热点难点问题、重大事项决策等展开深入讨论,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推动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实现需求收集与解决的良性循环。
民意疏“通”,构建闭环管理服务体系
为确保居民诉求得到及时、高效解决,中平社区建立了 “收集 — 研判 — 办理 — 反馈”的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对收集到的居民诉求,社区第一时间进行分类梳理和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和性质,明确责任主体和解决路径。简单问题由社区包保两委、网格员现场处理,复杂问题则提交社区会议协商解决,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同时,社区实行“问题解决满意度回访”制度,通过电话回访、入户走访等方式,对已办结事项进行“回头看”,及时了解居民对问题解决结果的满意度。对于居民不满意的事项,深入分析原因,重新制定解决方案,持续跟踪整改,直至居民满意为止,真正实现服务与需求的精准匹配,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融’‘汇’‘贯’‘通’工作法” 的深入实施,使中平社区的治理力量不断壮大,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民生服务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的转变,真正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展望未来,中平社区将持续深化“‘融’‘汇’‘贯’‘通’工作法”,不断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为推动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中平智慧和中平方案。(陈云)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