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政务领域深度融合,数字政府建设已进入智能化升级关键阶段,政务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务场景的集中体现,正成为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指南》发布:指明政务大模型落地方向
前不久,由云计算标准和开源推进委员会联合数字政府领域多家单位与专家共同完成的《政务大模型落地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2025数字政府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正式发布,为规范政务大模型落地路径、挖掘多元场景应用价值、构建协同高效发展生态提供了重要指引,也为安全可靠获取高质量训练数据、推动政务大模型稳健发展锚定了方向。
北京电子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电数智”)深度参与《指南》编写,凭借政务大模型领域的实践经验与技术积累,提供了重要产业视角及案例支持。《指南》显示,近两年来,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地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多项政策,多维度推动大模型在数字政府领域的场景化应用。多地在政务大模型试点验证与选型中,呈现明显异构化特征,需依据垂直行业场景的差异化需求,选择适配的模型能力并进行个性化部署。
落地态势:全国覆盖与多元场景并存
总体来看,政务大模型落地呈现“全国覆盖、场景多元”态势:
全国覆盖方面,以DeepSeek为例,2025年2-4月已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部署超190个场景,覆盖政务服务、办公、城市治理等核心领域,并向水利、交通、文旅等创新场景延伸,形成全场景智能矩阵。
场景多元方面,涵盖洞察、治理、兴业、惠民等,其中政务服务、办公、热线三大场景合计占比77%,居主导;城市治理占7%;水利、交通等垂直领域占16%,呈多点突破。
政务大模型的场景挖掘与实践,涉及需求挖掘、资源适配、技术验证及运维保障等环节,需跨部门建立流程化协作机制。
落地路径:三端协同发力
《指南》强调,政务大模型落地需技术与流程并重,从需求端、供给端、生态端明确路径,形成场景挖掘合力:
需求端(主管单位):需多部门协同,从流程痛点和行业重点挖掘需求,建立科学采集机制与验证框架,组建技术专家、行业顾问及业务部门联席评审机制,推动资源集约与部门协作,持续赋能政务效能提升。
供给端(技术服务商):需因地制宜推进全流程闭环落地,规划阶段聚焦“软硬协同”,按“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原则验证场景;实施中按需建技术底座,通过全生命周期运维构建风险防控与快速响应机制。
生态端(咨询单位):需强化标准化建设,以评促优。标准化是政务大模型可信、可用、可扩展的核心基础,完善标准与评估体系将推动其健康发展。
未来,《指南》展望四大趋势:增强服务精准性(建高质量政务数据基础)、强化决策灵活性(以智能体重构治理体系)、提升可靠可信性(构全链路内生安全体系)、强化服务敏捷性(创新跨部门协同)。
企业实践:北电数智的创新探索
作为《指南》参与企业,北电数智率先实践,其「公明」政务大模型支持政务文案生成、知识问答等场景,集成可信数据空间技术,以政务AI助手为载体升级体验,提供一站式运营服务,已推出六大类智能体,推动基层服务智能化与居民办事便捷化。北电数智还基于「公明」模型构建“乡村振兴幸福大模型”,首落地北京北沟村,实现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乡村治理融合,带来AI村支书、网格化治理等创新应用。
政务大模型为数字政府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北电数智以「公明」模型为核心,用技术适配政务场景需求,以服务链接民生痛点,正不断将大模型创新实践转化为政务效能提升的实效,为政务智能化探索更清晰的落地路径。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