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 社会

黄金水道绘盛景

-

2025-07-23 08:56     来源: 蚌埠发布客户端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融媒体记者 李景  通讯员 罗浩 文/图)千里淮河浩荡东流。夏日的蚌埠港一片繁忙,巨大的吊机臂缓缓转动,货轮鸣响悠长的汽笛。一艘满载建筑材料的货轮缓缓驶离泊位,船头劈开层层波浪,划出了一条连接皖北与世界的黄金通道。

城因水兴,港通天下。穿城而过的碧波承载着珠城百年枢纽的基因。随着五河县城南综合码头、黄疃窑综合码头日前开港运营,日益完善的港口布局彰显了这座淮畔之城的雄心——不仅要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还要掀起一场关于“破圈”的深刻变革,让蚌埠在通江达海的棋盘上落子如飞。


▲五河县城南码头散货气膜仓库像巨大的白色气泡,地标般立于淮河岸边


双埠齐开撬动水运新机

奔流的淮河进入安徽段末端,五河县城南码头在6月28日迎来了一期正式开港。充满了现代感和未来感的散货气膜仓库像巨大的白色气泡,地标般立于淮河岸边,成为皖北地区、也是安徽港口的首个气膜仓库,能够实现散货运输过程的全封闭、低粉尘、高效率作业。

五河县城南码头的建成,让距离码头约6公里的安徽湖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尝到了甜头。苦于五河县长期没有水运码头,企业产品须运输到位于沫河口镇的力源码头,而今在“家门口”即可出港,货物到场单价每吨节约了近5元,一年下来为企业省去80万元至100万元的物流费用。

五河县城南综合码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东进西联、南下北上的绝佳区位优势,五河及周边的水运集散空白得以填补。五河县城南码头成为上游蚌埠、阜阳以及皖北宿州、淮北东向出海的重要“充电桩”与“加油站”。

6月28日是载入交通发展史册的一天。同一天,蚌埠港黄疃窑综合码头开港运营,成为《蚌埠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批后我市首个建成的码头。

蚌埠港黄疃窑综合码头位于高新区黄疃窑境内,使用岸线350米,建设4个2000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510万吨。其建成将有利于完善蚌埠港的服务功能,联动天河科技园园区企业的独特位置,可以满足企业运输需求,有效帮助蚌埠市及周边市县企业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港口兴,城市兴。两座码头同日运营,如同为这颗淮河明珠插上了两只腾飞的翅膀。两座永不熄灯的蓝色枢纽,见证着这座城市与世界对话的每一个精彩时刻,把百年交通基因转化为内陆开放新动能,使每公里岸线都成为撬动水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


▲目前,蚌埠港黄疃窑综合码头已正式开港投用。融媒体记者 刘晨 摄



放大优势丈量深蓝梦想

蚌埠依淮而生、因港而兴,是淮河在安徽境内唯一穿主城区而过的城市,境内拥有淮河、涡河等6条等级航道,航道总里程414公里。蚌埠港由“一港三区”组成,是全国内河36个主要港口之一。水运是蚌埠的优势,也是蚌埠的未来。

唯有紧抓优势、放大优势,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取先机。蚌埠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实现“港口+航道+产业”三维重构,打通“任督二脉”已势在必行。“十四五”以来,我市共实施3个航道整治项目、9个港口建设项目,加大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

“水上高速”建设加速,淮河干流航道蚌埠段已按照Ⅱ级航道标准整治完成,涡河航道蚌埠段按照Ⅳ级航道标准整治完成,沱浍河Ⅳ级航道整治正在施工中,已构成“一干三支”高等级航道网,基本实现通江达海。

港口项目中,蚌埠新港改造工程、大禹码头、五河县城南码头、黄疃窑综合码头等4个项目已竣工并投入运营;沫河口力源码头二期工程、临港产业园船舶配套码头等2个项目已建成,待交工验收;长淮卫中诚国际码头、国能黄疃窑码头三期、怀远港区龙亢码头等港口正在加快建设中。至此,我市运营港口已达8个,设计年吞吐能力达3000万吨。

2022年至2023年,交通运输部批复了《蚌埠港总体规划(2035年)》,我市先后出台《蚌埠市港口岸线使用管理办法》《蚌埠淮河航运枢纽建设方案》,以高水平协同开放引领淮河流域航运高质量发展。而今,五河县城南码头和黄疃窑综合码头的开港,如两颗石子投入皖北水运棋局,激起“以港兴业”的涟漪,让“淮河航运枢纽”的蓝图从纸面跃入现实。


▲7月22日,临港产业园船舶配套码头(无人机照片)。融媒体记者 刘晨 摄


港产城融合重构发展格局

港口布局日益完善,“水上高速”加速畅通,水运要素活力强劲……放眼“黄金水道”盛景,不仅是物流成本的减法,更是城市能级的乘法。

当前,我市正处于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内河航运在做强国内大循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我市顺势而上,以“港口+航道+产业”三维赋能,“港产城”的共生画卷正徐徐展开。

聚焦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我市不断加强公铁水多式联运设施建设,高效整合运输资源,提升综合运输效率。围绕临港产业园区,以绿色智能低碳、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主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统筹港口、产业园区、物流园区与城市功能区协同发展,深化港口与产业跨区域合作,构建“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城共荣”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今年6月,《蚌埠港总体规划(2035年)》新一轮修编工作已正式启动,将进一步优化我市港口布局,填补固镇港区空白,恢复“一港四区”配置,完善辖区内航道的港口岸线规划,提高港口岸线利用率。同时,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带动周边地区物流发展,加快蚌埠港发展成为以大宗散货、集装箱和化工品运输为主,兼顾旅游客运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港口,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需求。(分界线工作室出品)



深度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一根甘蔗“两头甜”——把地方特色产业做优做强之一
[详细]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乡村振兴搞得更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