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我喜欢上学,河北联邦外国语学校做对了什么?
引言:一句童言背后的教育真谛
“妈妈,我喜欢上学!”——这句简单的话语,是家长最渴望听到的“教育告白”。在河北联邦外国语学校小学部,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当孩子们自发表达对上学的喜爱,背后折射的是学校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深层成功。学校深知,激发学习内驱力、培养终身学习者,远比短期成绩更为珍贵。那么,当孩子们主动说出“我喜欢上学”时,河北联邦外国语学校究竟做对了什么?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生态构建
1.1尊重成长规律的学习设计
学校摒弃“填鸭式”教学,构建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教育体系。通过游戏化学习,将知识融入低年级的情境游戏,让学习成为愉悦体验;以探究式课堂为主导,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激发孩子的天然好奇心;实施差异化教学,通过“学习风格诊断”,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学习者设计多元学习路径。
1.2情感安全的第一课堂原则
学校坚信,没有情感安全就没有有效学习。营造“错误是成长勋章”的文化,教师率先分享自己学习中的失误,消除孩子对犯错的恐惧,师生共同建构一间没有恐惧的教室;开展“3分钟晨间连接”仪式,每天上课前通过师生眼神交流、击掌问候、歌谣口号等建立情感纽带;在每个教室配备安静角落作为情绪调节角,让孩子可随时使用情绪卡片表达感受。
双语浸润中的文化自信培养
2.1真正“用”而非“学”语言的环境
学校突破传统外语教学模式,打造真正“用”而非“学”语言的环境。进行学科双语整合,音乐课学英文民谣、体育课用双语指令,创造语言应用的真实场景;开展“无围墙课堂”实践,每周一天的“英语沉浸日”,每月一次“国际文化日”,让学生角色扮演各国大使介绍文化;推动外教生活化互动,外籍教师参与课间活动、食堂就餐,形成自然的语言交流环境。
2.2根植中华的文化底色教育
在全球化培养中,学校坚守文化根基,注重根植中华的文化底色教育。开设“双语国学”课程,用中英文解读《三字经》《论语》精选,如进行“孝”文化的跨文化对比;开展传统节日深度体验活动,像端午节不仅做香囊,还让学生研究艾草科学成分并用英语展示;实施“世界小公民”项目,让学生用双语向国际伙伴介绍正定古城、河北非遗等地方文化。
全人发展的成长支持系统
3.1超越学科的综合素养培育
学校独创“5C钻石课程体系”,致力于超越学科的综合素养培育。通过“校园新闻辩论社”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提升独立思考能力;借助“创意实验室”,为学生提供3D打印、戏剧编导等多元平台,培养创造力;定期举办“少年说”演讲活动,增强学生的沟通力;组建跨年级“混龄学习小组”完成社区服务项目,培养合作力;与海外姊妹校开展“同一个地球”主题合作学习,增进文化理解力。
3.2看见每一个的成长追踪
学校建立“微成长档案”系统,记录每个孩子学业外的闪光瞬间,如帮助同学、提出独特见解等;实施“三级表扬体系”,包括即时性口头表扬、每周班级表彰、每月校级勋章仪式;推行“优势放大计划”,为每个孩子识别3项核心优势,设计个性化展示机会。
家校共育的温暖教育共同体
4.1透明的成长见证机制
学校构建透明的成长见证机制,“教室直播”选择性开放,家长可预约观看特定课程片段,了解孩子真实的学习状态;每月开展“成长解码”家长工作坊,解析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每周推送“家庭学习锦囊”,发送亲子对话建议、家庭科学小实验等资源。
4.2专业的家庭教育支持
学校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支持,打造“家长成长学院”系统课程,涵盖儿童营养、情绪管理、阅读引导等专题;设立“教育困惑门诊”服务,由心理教师、班主任组成的团队提供一对一咨询;发起“家训设计大赛”“亲子共读马拉松”等“家庭文化共建”活动。
喜欢上学的N个理由,源于教育的初心。当河北联邦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孩子们说出“我喜欢上学”时,这份喜爱背后是每天被看见、被理解的归属感,是时刻体验“我能行”的成就感,是发现世界与自我的惊喜感,是与伙伴共同成长的温暖感。学校坚信,教育最美的样子,就是让孩子眼中闪烁求知的光芒,心中怀揣上学的期待。河北联邦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将继续守护这份朴素而珍贵的教育愿望——让每个孩子都能由衷地说:“我喜欢上学!”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