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世博中心圆满闭幕。在声通科技(2495.HK)携手阿联酋投资部(UAE Ministry of Investment)与阿联酋中国创新中心(China Innovation Centre in UAE)共同举办的"AI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声通科技中东及北非区域公司负责人陈晨受邀参加了主题为《全球供应链重塑下的先进技术产业转移:阿联酋窗口与战略位置》的高端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汇聚了多位中阿领域重量级嘉宾,包括阿联酋投资部外国直接投资专员吕丹杰、无锡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兼管委会副主任顾国栋、阿联酋中国创新中心CEO张坚伟博士、以及阿联酋哈伊马角经济区首席驻华代表刘苗苗。各位专家就全球供应链重塑背景下,中阿产业合作新机遇展开了深入探讨。
技术产业转移:多维度战略协同的新范式
作为中东地区优秀出海科技企业代表,陈晨在论坛上阐述了对"先进技术产业转移"的深刻理解。他强调,现代意义上的技术产业转移已远超传统的生产线搬迁,而是一种多维度的战略协同。
"在技术层面,这是一场'流动的再创新'。"陈晨指出,中国企业与阿联酋伙伴的合作不仅能有效规避外部限制,更能助力当地快速建立自主可控的技术能力,形成技术融合的新优势。他特别提到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目标:"真正的目标不是让AI学会翻译,而是能'用当地语言思考和创造',这才是技术深度融合的最高境界。"
陈晨进一步阐述了产业生态的协同迁移与重构,"像人工智能产业转移,绝非单一企业落地,而是芯片、数据服务、场景开发等上下游的整体布局,在当地构建从研发到应用的完整生态闭环。"同时,他强调当前合作模式正突破传统产能转移,走向技术授权、联合研发、共建园区等创新形态。
阿联酋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潜力巨大
针对阿联酋市场智能化与数字化水平的提问,陈晨基于声通科技在当地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分析。他指出,阿联酋在联合国2024年电子政务指数中排名全球第11位,政府推动的《数字政府战略2025》通过六大支柱和64项数字工具,加速实现"服务上云、数据互通"。更值得关注的是,阿联酋计划到2030年将数字经济在非油GDP中的占比从12%提升至20%,其中人工智能被定位为核心引擎。
在智慧出行领域,陈晨分享了迪拜交通局(RTA)在2024年实现了超44亿迪拉姆数字收入的亮眼成绩,交易量近7亿次。"RTA已与WeRide和Uber合作,计划于今年部署100辆L4级Robotaxi,目标到2030年实现四分之一出行自动驾驶化。"同时,他透露包括声通科技在内的多家中国人工智能及自动驾驶企业正积极与中东方开展合作洽谈。
物业管理和智能制造领域同样展现出巨大潜力。陈晨引用数据指出,2024年阿联酋物业管理市场规模达到65.6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109亿美元。在制造业方面,阿联酋工业与先进技术部推出的"Operation 300bn"战略,目标是将工业GDP从1330亿提升到3000亿迪拉姆,而阿布扎比2024年工业增长已达23%。
中资科技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分享
作为早期进入中东市场的中国科技企业代表,陈晨分享了声通科技与阿联酋中国创新中心合作的宝贵经验。
首先是精准适配本地化需求。"中东地区多种语言并行,文化传统独特,在智能语音交互、内容审核等方面,需要针对性优化技术,让产品与当地用户习惯、价值观契合,提高市场接受度。"陈晨强调,中创中心多年来对阿联酋宗教、语言、文化、法规的深入理解,为声通科技提供了重要支持。
其次,陈晨建议企业善用当地平台资源。"借助像中国创新中心这样的当地平台,积极融入阿联酋的商业生态。参加当地行业论坛、展会、路演等活动,展示产品技术,结交合作伙伴,拓展人脉资源,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打开市场渠道。"
在产业生态构建方面,声通科技积极整合国内外产学研资源,已与上海交大、长三角商创院、东华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并计划进一步拓展与阿联酋本土大学的合作,如阿布扎比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学、哈利法大学等。
陈晨特别强调了本地化运营的重要性:"组建本地化团队,招聘熟悉当地市场、文化和商业规则的人才,负责产品推广、客户服务、市场运营等工作。本地化团队能更好地理解当地客户需求,有效沟通,减少文化冲突,提高运营效率,保障企业在当地长期稳定发展。"
最后,陈晨提醒有意"走出去"的企业需强化风险防控意识,注意中东地区与国内在政策法规、合同签订、争议解决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做好政策研究与风险评估,制定灵活应对策略。
声通科技将继续深耕阿联酋及中东北非地区市场,积极参与中阿科技合作与产业共建,助力中国创新技术"走出去",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目标。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