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至13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港澳区域赛在香港中文大学圆满举行。这是大赛自创办以来首次设立港澳区域赛,并选择在香港举办,彰显了国家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高度重视。13日上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亲临“智能医药”组比赛现场并发表讲话。教育部、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香港中文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负责人,以及港澳两地参赛师生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创新盛事。
本次区域赛吸引了来自香港大学等6所香港高校的31个创新创业项目,以及澳门大学等4所澳门高校的16个项目同台竞技,涵盖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多个前沿领域。参赛项目分组比拼,充分展现了港澳青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活力与实力。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由教育部联合多部委及省级政府共同主办,自2015年起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2025年赛事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协办,吸引了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5673所高校、逾2443万名学生报名参赛,覆盖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等世界顶尖学府,真正实现“百国千校千万人”的创新盛况。
近年,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青年创新成长,勉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了解国情、勇于创新、服务社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无悔青春。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致辞中指出,大赛首次在港举办港澳区域赛,体现了中央对香港青年工作和科创发展的高度重视。他希望港澳学子把握国家发展机遇,将创新智慧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将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支持更多青年追梦圆梦。
怀进鹏部长在本次活动中也寄语港澳青年,鼓励大家心系祖国、勇于突破、开放合作,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将所学所知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教育部将持续支持港澳教育与国家发展深度融合,为青年成长提供更广阔舞台。
近年来,港澳高校积极参与大赛,取得丰硕成果。2019年起,港澳高校正式参赛,三年来香港有2561人、617个项目参赛,获得金奖17项、银奖23项、铜奖36项;澳门有2447人、420个项目参赛,获得金奖5项、银奖22项、铜奖26项。
今年,香港21所高校的244个项目、927名学生,澳门6所高校的171个项目、860名学生踊跃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香港中文大学“纳米孔生物单分子检测平台”获生命科学组第一,香港大学“智筑未来”获人工智能组第一,香港城市大学“Hopcopter跳跃机”获新工科组第一,澳门城市大学“black–Fire超高温不燃面料及其产业化应用”获新材料组第一,香港中文大学“可用于治疗血癌的Fc工程化CD9抗体”获智能医药组第一。
评委代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副主席梁剑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次参赛项目紧贴科技前沿,质量高、创新性强,尤其在智能医药等领域展现出显著产业化潜力。他高度评价大赛为港澳青年提供了展示与合作的高水平平台,认为这正是国家发展所需的新生力量。
有参赛代表认为,港澳区域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两地青年搭建了高水平的创新交流平台,也彰显了港澳地区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助力科技强国建设的坚定步伐。未来,港澳青年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携手共创湾区科创新高地。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