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上海市从加强产业应用与技术发展等方面,明确三年推动AI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2025年8月19日,上海市经信委、发改委、国资委联合发布《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明确用三年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力争在语料、模型等领域形成创新成果。具体而言,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智能化应用;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建设10个左右“AI+制造”示范工厂;发展5家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专业服务商,加快形成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生态。
加快赋能重点行业,重点打造工业软件、人形机器人、消费终端标杆性产品
1、AI+工业软件:依托大模型开展工业软件调优、修复等功能及低/零代码开发,推动重构生产系统提效,助力研发设计类软件生成新设计。2、让人形机器人加快入厂:支持电子信息、汽车、装备等重点行业,在重复性强、危险高、危害健康的工作场景部署工业机器人,提升生产效率与安全性。3、AI+消费终端:推动AI计算机、AI眼镜、AI手机等新型智能消费终端迭代升级,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发展。
AI从商业和产业价值两方面赋能制造业,25年人工智能制造业应用在我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1亿元
据36氪研究院,一方面,人工智能可覆盖制造业全流程各环节,提高运作效率,挖掘数据信息,赋能整体的预测、生产、管理等,实现精细化管理。工信部数据显示,经智能化改造,制造业研发周期缩短约20.7%、生产效率提升约34.8%、不良品率降低约27.4%、碳排放减少约21.2%。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赋能下,制造业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从刚性生产转向柔性生产,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成为新服务模式。据Bizwit数据,自19年起,人工智能在中国制造业应用的市场规模增长率超40%,25年将达141亿元。
投资策略
建议关注三个方向:一是具备核心AI技术、能深入制造业场景的AI企业;二是积极拥抱AI、有转型潜力的制造业龙头;三是受益AI+制造趋势的软硬件服务商。
参考来源:2025年8月20日 中邮证券 陈涵泊 李佩京 王思 《计算机:聚焦上海“AI+制造”实施方案,工业智能化赛道迎来强催化》
本文由投资顾问王志起(执业证书编号A1290625030016)整理
风险警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深圳市国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是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组织机构代码统一信用码为914403007634715216。本文分享的题材方向和研报,旨在为您梳理选股方向,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文力求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对投资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