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晚间,苏州春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2547,证券简称:春兴精工)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公告。公告显示,2025上半年春兴精工营收为9.77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9亿元,同比增长4.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9亿元,主要系新能源汽车件产能处于爬坡及惠州春兴拟计提预计负债2,1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1.25亿元,同比去年同期收窄2,800万元。
部分业务微幅改善
尽管整体业绩仍未扭亏,但半年度业绩透露了部分积极信号:汽车件业务营收与毛利率同比分别实现增长7.36%、1.59%,其中春兴精工生产新能源汽车件的主要子公司金寨春兴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亏损收窄1099.69万元;精密结构件业务营收提升12.77%;主营业务收入整体增幅4.21%;海外市场也有所增长,增幅为6.44%。这些细微变化或许预示着公司在结构性调整中正逐步企稳。
值得注意的是,春兴精工汽车件业务虽实现营收微增,但其新能源汽车件产能仍处于爬坡过程中,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尚未达到理想状态,这一阶段性问题不仅限制了该业务的盈利贡献,也对公司本期整体经营业绩造成了一定影响。这种“增长但未达预期”的状态,反映出公司在战略新兴业务布局中的转型节奏,也成为制约业绩修复的重要变量。
双赛道布局的战略价值,契合“反内卷”政策
在通信领域,春兴精工身处“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2025年上半年,我国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9.3%,电信业务收入累计达9,055亿元,信息通信业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但行业已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挖掘。这一转型趋势与国家 “反内卷” 政策导向高度契合,政策明确引导通信行业跳出低水平价格竞争,聚焦技术创新与差异化价值创造,为具备核心技术能力的企业开辟更健康的发展空间。公司已成功开发了小型化、轻量化的滤波器产品,以更加适配5.5G基站的需求,并已中标小型化、轻量化滤波器产品订单。得益于在印度市场十余年的积累,公司已于2024年成功开发印度本土知名通信客户,开拓新的市场增量,这一布局也避开了国内部分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响应“反内卷”下的差异化发展需求。公司长期为诺基亚、爱立信等全球顶级通信设备商提供核心配套,2024年荣获诺基亚钻石奖之"移动网络杰出支持奖",诺基亚在颁奖中明确肯定其"技术专业和成本效益",并强调其实现 "卓越的质量表现"——无需依赖低价策略即可巩固核心客户合作,进一步凸显技术驱动的竞争优势,与政策导向高度契合。
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反内卷”政策同样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向“品质竞争”升级。据中研网预测,2025年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将达5.8万亿美元,中国市场预估突破2万亿美元,其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占比跃升至35%,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春兴精工汽车件业务营收与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双微增,这一表现与中国汽车零部件的旺盛需求形成呼应。马勒、捷普、吉利等客户的“零缺陷质量奖”“客户卓越贡献奖”以及“客户交付保供奖”等更是佐证春兴精工在产品精度、交付效率、质量稳定性上的硬实力,也是其避开低水平竞争、聚焦高质量合作的见证。
政策层面为两大主业提供双重保障。通信领域,“十四五”收官之年各地加速布局6G预研,上海、山东、四川等地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未来网络技术研发,春兴精工在射频器件研发与生产中积累的技术经验,未来有望为行业发展进程中所需的射频技术环节提供基础支撑,助力相关技术落地与产业配套发展。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延续、智能网联汽车试点扩围,叠加“反内卷”对行业秩序的规范,共同为公司新能源零部件业务创造了“技术变现”的有利环境,也让其双赛道布局的战略价值进一步凸显。
锚定核心业务突破与风险化解,推动业绩修复
春兴精工未来业绩修复需建立在历史遗留问题有序化解与核心业务能力提升的双重基础上。针对往期历史遗留问题,春兴精工目前均在依法合规地推进相关工作,积极维护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并就相关事项推进法律应对,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这些风险化解动作将为业务发展释放财务缓冲空间,而随着历史款项回收工作的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件业务产能达标后盈利贡献的释放,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状况有望逐步改善:一方面,款项回收可直接补充流动性,缓解短期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件业务若突破产能爬坡瓶颈(当前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正持续改善),其“营收微增”将转化为实际利润,进一步增厚现金流,为后续技术研发与产能优化提供稳定资金支持,形成“业务改善—现金流优化—再投入”的良性循环。
具体来看,新能源汽车件业务需加速突破“产能爬坡瓶颈”,这是公司最明确的盈利释放点。后续需将“持续改善”转化为“达标落地”,一旦该业务突破产能与良率瓶颈,公司经营表现将直接受益,更能为现金流改善提供核心支撑。这是决定业绩能否从“亏损收窄”转向“盈利转正”的核心变量。
通信射频器件业务作为公司传统主营业务,其稳定与否直接影响整体营收结构。后续需聚焦现有核心客户合作,通过保障产品交付质量、响应客户需求调整,维持订单基本盘,进一步拓展业务对象;待新能源汽车件业务形成稳定盈利支撑后,再逐步探索通信业务的产品结构优化,推动对盈利能力的贡献。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下的关键或许不在于纠结于过去的亏损,而在于密切关注其‘止血’与‘造血’能力的信号:若后续能推动新能源汽车件业务尽快突破产能爬坡瓶颈,同时稳步推进历史包袱的解决,公司有望逐步缓解短期经营压力,为构建通信、汽零双主业协同发展的长期格局奠定基础。这些具体落地情况将直接决定公司业绩修复的速度与力度,也是判断其经营能否摆脱当前承压状态、构建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关键依据。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