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 社会

维信金科提醒:AI 时代“亲耳所闻”“亲眼所见” 可能都是陷阱​

2025-09-02 19:47     来源:
        

AI 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从智能语音助手到精准的信息推送,科技的光芒无处不在。然而,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在这份便捷背后,隐藏着被犯罪分子利用的风险。当你的亲人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当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求助视频中,你或许很难想象,这些 “亲耳所闻”“亲眼所见” 可能并非真实,一场场精心策划的 AI 诈骗正悄然向我们袭来。

一、语音合成诈骗——亲耳所闻也可能虚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依赖于电话或语音消息来确认某人的身份。但如今,借助AI技术,犯罪分子能够精确地复制他人的声音,甚至模仿出与原声几乎无法区分的效果。例如,有人可能会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冒充自己的亲人,声称遇到了麻烦,急需资金援助。由于声音逼真,许多人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转账过去。但实际上,这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AI骗局。

二、视频伪造诈骗——亲眼所见亦非真实

除了语音合成外,AI换脸技术也成为了骗子的新工具。通过这种技术,犯罪分子可以将受害者的面孔合成到特定的视频场景中,制造出看似真实的求助视频。比如,骗子可能会制作一段视频,显示你的朋友或家人正在医院里急需手术费用,请求你立即汇款。这些视频往往具有高度的真实性,让人很难分辨真假。

三、智能聊天机器人诈骗——信任背后的陷阱

在社交媒体和网络交友平台上,越来越多的诈骗者开始使用AI驱动的聊天机器人与潜在受害者建立关系。这些机器人能够根据受害者的回复智能调整话术,逐步建立起信任感。一旦建立了足够的信任,他们就会以投资理财、恋爱交友等各种理由诱骗受害者转账。这类骗局尤其危险,因为它们通常涉及长时间的情感投入,增加了受害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损失。

四、精准诈骗—数据泄露带来的隐患

随着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进步,骗子们现在能够利用公开的个人信息筛选出最易受骗的目标群体,并定制化地设计诈骗剧本。例如,他们会针对那些经常发布感情类信息的人群实施情感诈骗;对于那些频繁搜索投资理财信息的人,则会采取诈骗的方式。这种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诈骗手段让受害者防不胜防。

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防范AI骗局呢?

1、核实身份

无论收到何种形式的信息求助,都应通过其他渠道联系当事人确认情况。比如打电话给对方的家人或者直接拨打官方电话询问。

2、 保持警惕

对于任何要求立即汇款的行为都要谨慎对待,尤其是那些声称有紧急情况的人。记住,“慢就是快”,多花几分钟核实信息总比后悔莫及要好得多。

3、教育普及

向身边的亲友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只有当每个人都具备足够的防骗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4、下载国家反诈APP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各种新型诈骗的侵害,建议下载并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5、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不要随意在网络上公开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同时,在使用社交媒体和其他服务时,合理设置隐私选项,限制陌生人对个人信息的可见度。

AI 技术仍在不断演进,新型诈骗手段也会随之花样翻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束手就擒。维信金科提醒:只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牢记核实身份的重要性,积极普及防骗知识,善用国家反诈工具,同时注重保护个人信息,就能为自己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就像在金融科技服务中选择正规平台能保障资金安全一样,在面对 AI 时代的各种信息时,保持理性与谨慎,我们便能在享受科技进步的同时,安心前行,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深度阅读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详细]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