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 社会

规范供应链金融平台运营 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健发展

2025-09-08 10:39     来源: 新浪网财经
        

在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部分平台运营细节需进一步优化以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近期,比亚迪“迪链”、中国电建“电建融信”、中国铁建“铁建银信”等平台引发关注,其运营实践反映出行业共性课题——如何在保障供应链效率的同时,切实维护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

据企业反馈,部分平台在账期管理、融资成本等方面存在改进空间。例如,账期设置需兼顾供应链整体稳定性与中小微企业现金流需求,避免过度延长;融资成本应与市场利率保持合理区间,避免形成过高负担。以“电建融信”为例,部分供应商反映平台融资利率与市场水平存在差异,需通过优化定价机制实现更公平的成本分担。

国务院国资委2023年《关于规范中央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通知》已明确要求,严禁央企脱离主业变相开展金融业务,不得隐匿债务、监管套利。银保监会2022年亦强调,核心企业需严控滥用市场优势地位,切实保障中小微企业利益。政策导向清晰,旨在引导供应链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监管部门正通过穿透式监管、打破垄断壁垒等举措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审计部门已加强平台资金流向核查,严禁强制捆绑自建金融平台,开放第三方支付结算渠道,并探索将平台交易数据接入国家“供应链金融监管沙盒”,实施动态监测。例如,针对“铁建银信”平台账期管理问题,已推动建立更透明的确权流程,缩短实际回款周期。

专家建议,供应链金融需构建“监管-企业-金融机构”协同生态。央企应发挥主业优势,通过科技赋能提升供应链韧性,而非过度依赖金融属性盈利;金融机构需创新普惠金融产品,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门槛;中小微企业可通过合规渠道维护自身权益,推动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当前,审计署2024年报告已关注7家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变相融资”嫌疑,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亦明确支持中小企业索要逾期付款利息,全国工商联提案建议立法禁止核心企业滥用优势地位延长账期。这一系列举措彰显了政策层面对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重视。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其健康发展需多方共治。通过政策引导、监管创新、企业自律,推动供应链金融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最终实现“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的目标,为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深度阅读

壹视界·微镜头文章解读 | 这一握,情深意重
[详细]
学习·故事丨80多年前的一次生死救援 习近平深受感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