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帮过300多家初创企业梳理方向的营销人,奇正沐古常被问:“公司没方向,到底该先做什么?”
我们的答案永远是:先给品牌“磨刀”——把品牌定位理清楚。
这不是虚头巴脑的概念,而是初创企业活下来的“生存指南”。
品牌定位不清,市场努力白费
很多初创老板觉得“方向”是宏伟的战略蓝图,其实最致命的方向迷失往往藏在细节里。
比如有老板说“我要做年轻人喜欢的国潮品牌”,但问到“你的国潮和别人的区别是什么”“年轻人到底为什么选你”,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这就是典型的品牌定位模糊——没想清楚“我是谁”“凭什么被选择”。
品牌定位不是标签,是“承诺”。
就像一把刀,得先磨到“能切肉”还是“能砍骨”,才能决定用在哪。
初创企业资源有限,必须把每一分力气花在刀刃上。定位不清晰,就像拿着钝刀乱砍,费了劲却砍不动骨头。
三步检验品牌定位
怎么判断定位够不够“锋利”?奇正沐古总结了三个“灵魂拷问”:
第一,能不能用一句话说清“我们和对手有什么不同”?比如“我们的奶茶是‘低糖不甜腻’”,而不是笼统的“好喝的奶茶”。
第二,目标客户听到这句话会不会眼睛一亮?如果客户觉得“这和我有什么关系”,说明定位没戳中需求。
第三,团队内部能不能达成共识?如果销售说“我们卖便宜”,研发说“我们卖质量”,财务说“我们卖利润”,这样的企业注定跑偏。
品牌定位不是“定死”,而是“定准”
有人担心:初创企业变化快,定位会不会“定死”了?
其实定位不是刻在石头上的碑文,而是指路的罗盘。
它需要随市场调整,但核心逻辑不变——始终围绕“差异化的客户价值”。
比如,某初创公司最初定位“平价智能家居”,后来发现客户更在意“安装简单”,于是调整为“30分钟快速安装的平价智能家居”。
方向没变,但更聚焦了。定位的“准”,在于抓住客户“最痛的点”和“最想要的点”的交叉点。
定位不是“自嗨”,是“共识”
很多企业把定位写成漂亮的口号,贴在墙上却没人记得。
真正的定位需要“内外一致”:
对外,客户能通过一句话记住你;对内,团队能用这句话指导行动。
比如“我们的服务要像朋友一样贴心”——销售知道要耐心沟通,客服知道要主动跟进,甚至连招聘都优先选“共情能力强”的人。
最后这三点问题一定要搞清楚:
初创企业没方向,最怕的是“假装努力”。
与其天天喊口号、改战略,不如沉下心来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们的客户到底是谁?他们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
我们能提供的、和别人不一样的价值是什么?
整个团队能不能用同一句话解释“我们为什么存在”?
品牌定位不是“成功后的包装”,而是“活下去的前提”。
方向错了,跑得越快,错得越远;定位清了,走得再慢,也是往正确的方向。
记住:初创企业的“方向”,从来不是靠“想”出来的,而是靠“磨”出来的。
磨的就是那把叫“品牌定位”的刀。
刀锋利了,路自然就顺了。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