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经营中,合同是核心数据资产,贯穿业务全流程,其管理效率与风险控制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经营质量。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企业合同管理已从“纸质保管”“电子检索” 演进至 “智能化协同” 新阶段。然而,多数企业仍面临合同审批低效、风险难控、数据价值未充分释放等痛点。
智能化合同审核系统应运而生,以“合同审核节点智能化” 为核心,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合同智能化管理升级方案。
(一)企业合同管理核心痛点:效率、风险与数据价值的三重挑战
审批效率低下
多版本重复审核超 60% 条款,版本错漏、篡改风险频发,跨部门协作碎片化导致周期冗长;
风险防控滞后
同类风险反复出现,人工审核难全面覆盖,政策法规更新不及时,履约进度、付款情况缺乏实时监控;
数据价值沉睡
合同经验未沉淀,数据分散于各部门,无法支撑经营决策,知识复用率低。
(二)AI+法律:智能合同审核系统,助力企业合同管理智能化升级
经过不懈努力,我们的智能合同审查工具能够输出真正有用的审查结果。
01 智能合同审查:结构化条款完整性审查
让AI像法务一样,掌握不同类型合同完备条款要素,AI审查时通览合同并结构化梳理,快速识别结构完整性及关键缺失要素:
02 智能合同审查:法律+大模型深度分析与建议
审查结果不再是机械的错误提示,而是结合业务场景与法律规定的深度分析与建议:
如下示例:为设备采购合同针对进度支付条件与验收标准模糊,智能合同审查直接指出原文问题:验收标准不明确导致付款条件模糊,可能引发争议,使甲方陷入被动付款风险;我们的智能审查结果建议:首批设备到货后,甲方应在7个工作日内依据附件一《设备技术协议》及国家相关标准(GB/T 95352018、GB/T 341312017)组织验收,验收合格且出具书面验收报告后10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总价款的30%(119,743,680元);全部设备到货并经上述标准验收合格且甲方签署最终验收确认书后15个工作日内,支付合同总价款的30%(119,743,680元)。
03 智能对比合同差异:解决版本反复审核、合同签约篡改问题
AI自动解读版本合同差异、用印篡改差异:辅助人工审核60倍
(三)智能合同审核:赋能各行业企业合同管理智能化升级
1. 制造行业
【核心痛点】: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因采购合同条款模糊,遭遇供应商单方面上调违约金比例,最终损失超 200 万元;某装备制造集团因人工跟踪设备验收节点延误,导致供应链中断 3 天,直接经济损失达 1500 万元…… 这些真实案例揭示了制造业合同管理的「冰山一角」。
【智能化价值】: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智能合同系统,将采购合同审查效率提升 500%,并精准拦截 3 起供应商条款篡改事件;当某重工集团借助区块链实现全球供应链合同数据实时同步,合同纠纷率下降 78%…… 这些案例印证了智能合同解决方案的颠覆性价值。
2. 建筑行业
【核心痛点】:在某商业综合体项目现场,施工方因未发现 EPC 合同中 "混凝土标号 C30" 被偷偷改为 "C25",导致主体结构返工,直接损失 1200 万元;某市政工程企业因人工漏审分包合同 "质保金比例 5%"(超限 2%),被监管部门处罚 38 万元...... 这些频发的合同管理漏洞,正成为建筑企业利润率的 "隐形杀手"。
【智能化价值】:头部建企引入智能合同系统后,核心指标发生颠覆性变化:
3. 能源行业
【核心痛点】:在内蒙古某光伏电站项目现场,一份签于 2020 年的 EPC 合同正引发纠纷:因补充协议中 “组件衰减率” 条款与主合同偏差 0.5%,双方对质保责任各执一词。这场耗时 8 个月的拉锯战,最终以项目方额外支付 230 万元质保金收场 —— 而这样的案例,在能源行业并非个例。
【智能化价值】:当光伏组件的 IoT 数据能自动触发合同中的质保条款,当跨境风电项目的合规校验能在 1 小时内完成,当氢能储能的创新合同能自动匹配最新行业标准 —— 智能合同正在重构能源行业的 “契约逻辑”。
4. 金融行业
【核心痛点】:信贷合同审批、资产产品备案、金融协议审核等法审场景下,业务团队急需放款,但法务面对数百页的融资合同时,人工逐条审阅需2-3天,关键的风险条款(如交叉违约)可能被遗漏;法律要求高、审核规范严格,深宫审核耗时且容易遗漏风险。
【智能化价值】:智能合同审核系统秒级提取核心条款,自动标红非标准内容并提示“交叉违约”风险,审核时长缩短至分钟级,保障业务效率的同时实现风险精准防控;系统内置最新监管规则库,自动校验合同合规性,并对疑似违规条款进行预警,确保合同文本“一次过审”,筑牢合规防线。
联系获取:智能合同审核专属解决方案
来源:新浪网科技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