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奔流,见证岁月变迁;绿意盎然,书写央企担当。二十年前,国家能源集团安徽蚌埠电厂(以下简称国能蚌埠电厂)在荒石山巅破土动工,开启了发电保供征程;二十年后,这里已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花园电厂”。
当第一缕微风拂过绿树花海交织的厂区,当生态环保成果化作蓝天中的朵朵白云,一幅壮丽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该厂接续奋进,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镌刻在每一寸土地上,用行动谱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华章。
拓荒植绿,荒山上筑起“绿色长城”
“当时这里就是一片乱石岗,除了石头就是黄土,连像样的路都没有。”提及建厂之初时的场景,参与基建的蚌电人都深有感触。
为何要在荒山上建电厂?“毗邻淮河水资源充足,靠近‘两淮’煤基地运输成本低,更重要的是不占用基本农田,符合生态保护要求,厂区地质条件好、铁路运力有保障、电力输出条件较好……”正是这个“得天独厚”的选址优势,解开了无数人心中的疑惑。
“虽然初期生态条件差,但只要我们肯下功夫,荒山也能变成绿洲。”带着这份信念,该厂开启了“边建厂、边植绿”的攻坚之路。没有路,就开山铺路,修建的“国电大道”,现如今不仅是员工通勤的主干道,更成为连接高新区企业、方便周边村民出行的交通枢纽。为解决土壤贫瘠问题,公司将有机肥混入土中改良土壤,邀请林业专家现场指导,优选树种,提高树苗成活率。同时,加大对绿化的投入和维护力度。每年春季开展拔草、植树等志愿活动,让“植绿、护绿、爱绿”的种子在全体员工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
图为国能蚌埠电厂原露天篮球场和现改造后的小花园
“从最初绿化覆盖率不足10%,到如今近80%。建成了2个小花园、1个石榴园、1个牡丹园、1个文化长廊……这背后是一代又一代蚌电人的坚守。”绿化主管周传革细数20年来的绿化成果总会侃侃而谈,“现在的猪尾巴山,树木葱茏,厂区内栾树、桂花树、石榴树等品种多样,百合、玫瑰、郁金香等鲜花竞相绽放。一年四季,景色各异,花香四溢!工作闲暇之余散步在小花园内,既舒适又惬意!”
生态修复,全链条筑牢“环保防线”
“作为火电企业,环保是底线,更是生命线。我们不仅要发电,更要守护好淮河岸边的碧水蓝天。”这是国能蚌埠电厂几代领导人达成的默契共识。在生产运营中,该厂始终将绿色环保发展理念贯穿全过程,用技术创新破解污染治理难题。
2011年,该厂一期两台机组脱硝改造工程正式开工。
2017年,该厂一期两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通过环保验收。
2018年,该厂完成3个煤场全封闭改造,有效减少煤炭风损和粉尘污染。
2019年,水运煤码头实施环保治理,加装喷雾抑尘装置,并对抓斗进行改造,有效防治扬尘。
……
全厂“污水管网及废水处理改造”“脱硫废水零排放”等环保项目依次实施。
图为国能蚌埠电厂原露天煤场和现干煤棚对比图
在污染物排放管控上,该厂始终坚持“公开透明、实时监控”。“厂区大门外的LED显示屏,24小时滚动播放4台机组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数据,所有指标均远低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安全环保监察部负责人说道,“我们把环保实时数据公开晾晒,接受全社会监督,是为了让群众安心,转变对电厂的固有观念,我们一直在着力创建一流清洁低碳综合能源标杆企业。”
灰场的蜕变,更是该厂生态修复的生动缩影。860亩贮灰场曾是粉煤灰的“存放地”。2018年,该厂通过开展“防渗、复绿”治理,种植大量树木和植被,经过多年的治理,树木郁郁葱葱,成为淮河岸边的“生态公园”。
与此同时,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等废弃物,该厂也实现了“变废为宝”。“以前这些废弃物是‘负担’,现在成了‘宝贝’,既减少了污染,又创造了经济效益,‘安灰’‘皖灰’副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计划经营部负责人说。
绿色转型,多元化开启“能源新篇”
“在‘双碳’目标下,火电企业不能‘一条路走到黑’,必须主动转型,探索清洁能源发展之路。”该厂时任党委书记敏锐地捕捉到火电前景。近年来,该厂在巩固火电清洁化成果的基础上,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快推进从传统火力发电向清洁能源的绿色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2022年,该厂首个分布式光伏项目——中联水泥分布式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同年,首个整体光伏——猫家洼灰场26兆瓦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利用闲置灰场建设光伏电站,既盘活了土地资源,又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生态’的立体利用。”时任新能源项目负责人介绍,“为了发出绿色电,我们利用20余天将灰场7000余棵树木移栽到厂区煤场附近,为光伏建设腾出场地,同时也提升绿化效果。”如今,站在猫家洼灰场之上,成片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周边的绿树相映成趣,成为一道独特的“光伏生态风景线”。
截至目前,公司丰原利康分布式光伏、蚌埠工商学院分布式光伏等25个光伏项目已相继并网发电。同时,公司在风电领域也实现重要突破,禹会区马城100兆瓦风电项目获线路选址批复,国能蚌埠电厂绿电版图正不断扩大。
图为国能蚌埠电厂猫家洼原貌和现光伏对比图
在拓展新能源业务的同时,该厂还积极延伸综合能源服务链条。2021年,该厂向地方工业园区供热的管线正式投运,实现了对外供热“零的突破”。2025年,移动供热项目投入商业运行,填补了皖北区域移动供热的空白。同时,通过与蚌埠市政府密切合作,成立国家能源集团蚌埠综合能源基地工作专班,统筹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化与新能源规模化发展,为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和产业生态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从荒山石坡到生态绿洲,从单一火电到多元协同,国能蚌埠电厂用二十年时间,书写了一部“点石成绿、发电护蓝”的奋斗史诗。如今,这座“花园电厂”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淮河之畔,用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点亮万家灯火,用四季常青的生态画卷诠释着“两山”理念的深刻内涵。该厂也将继续秉承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创新、精益、开放”的工作理念,坚持“植根安徽、融入安徽、助力安徽、服务安徽,在安徽发展,在安徽奉献”,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在绿色能源发展的道路上持续深耕,描绘能源与生态共生、发展与环保共赢的美好画卷,让“国能之徽”,徽映江淮。(于敏)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