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 社会

全伦敦都在偶遇杜海涛:从热搜到热学,重新定义“游学”

2025-10-20 15:30     来源: 新浪网财经
        

最近,小红书的伦敦街头话题格外热闹——几乎“全伦敦的中国人都偶遇了杜海涛”。

有人在语言学校外的咖啡馆遇到他,有人拍到他在地铁上认真背单词,还有人晒出同班合影,笑称:“他真的在上课,不是拍综艺!”

这股“全民偶遇热”迅速登上小红书热门榜。短短几天,相关帖子互动量破万,不仅因为杜海涛的明星身份,更因为他正在做的这件事:游学

学习永远不算晚:熟龄人士也在圆留学梦

这是杜海涛的第五次游学。继布里斯班、新加坡之后,他又一次选择来到伦敦,以学生身份开启新一段学习旅程。

镜头外的他素颜、轻松,课间与同学聊天,课后写作业、打卡博物馆——在网友拍下的照片里,没有滤镜,也没有刻意摆拍。

他的游学日常被网友们热烈讨论:

“成年人的自我提升太上头了!”“我也想去同一所学校!”

与此同时,这股“重返课堂”的热潮,也引起了一些即将退休或已退休人士的热情。不少中年用户留言:

“原来想出国读书不一定要准备那么多申请材料,也可以直接去读语校!”

“等退休了,我也去国外上课,圆自己年轻时的留学梦。”

他们不再把学习当作“少年时代的事”,而是当作人生的一部分:在新的城市里学习语言、结交朋友、体验不同文化,让人生的下半场依旧充满未知与新鲜。

游学:欧美退休人群的流行生活方式

其实,杜海涛做的事并不新鲜——海外游学在欧美已经流行了近60年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欧洲家庭就流行在假期让孩子去国外学习语言、体验文化;随着时代发展,这种学习模式逐渐被成年人接受。许多退休人士也选择到海外短期进修、文化体验,用“学习”连接世界。

相比传统留学,游学周期短、课程灵活、费用亲民,是轻留学与深旅居之间的理想平衡。

在欧美社会,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通过短期或长期的游学去体验新的国家。他们中有刚毕业的学生,也有三十多岁的职场人,更有“活到老学到老”的“银发族”。

游学不只是“学语言”,更是一种更新视野、拓展边界的方式——让人暂时跳出熟悉的生活,用学习的状态重新面对世界,这种方式的游学费用相比留学也更亲民。

如今,这种风潮也正悄然在中国流行开来。越来越多熟龄人士把“游学”当作一种退休生活的新方式——短则两周,长则几个月甚至一年,在新的城市里学习、思考、呼吸。

杜海涛的学校:EF,全球语言游学的开创者

不少网友好奇:“杜海涛读的是什么学校?”

答案是——EF(Education First),来自瑞典的国际教育机构。

EF在1965年就开创了语言游学的模式,从带瑞典青少年到英国布莱顿学习语言开始,如今已经在全球110多个国家与地区开展教育业务,拥有35+所自营语言学校,可以教授8种语言。EF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年龄从青少年到成人不等,课程形式灵活,既可以是短期文化体验,也可以是长期语言进修。

在中国,EF更为大众熟知的是其成人英语培训品牌,自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都是成人英语培训领域的头部机构。而在全球范围内,EF更是最大的私人国际教育机构,始终倡导通过语言与文化连接,让学习者“用语言看见更大的世界”

EF海外游学留学项目的负责人表示:“杜海涛的学习热度反映了当下很多成年人的心理共鸣。语言学习不只是技能提升,更是一种重建与世界连接的方式。我们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人在用游学的方式实现自我成长。”

热度背后:学习,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从综艺舞台到语言课堂,从公众视线到校园日常,杜海涛以真实的方式展示了“学习”的另一种可能性。

他不追求标签,也不刻意营造人设,而是用行动诠释“学习让人更自由”。

正如EF所倡导的理念:

“Opening the World through Education ——教育,让世界无界。”

如今,越来越多熟龄人士也在这样实践着。

他们可能在巴黎用法语点菜、在东京体验日式生活、在巴塞罗那练习西语发音。

学习,不再只是年轻人的任务,而成为一种重新看世界的方式。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深度阅读

习语丨从“十四五”到“十五五”,读懂“中国之治”的战略定力和耐心
[详细]
【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 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