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0日,以"城市更新·价值重构"为主题的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在武汉隆重开幕。这场我国建筑领域最高层次的学术盛会,汇聚了国内外院士、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2000余人,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共同探寻新时代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路径。
隆重开幕:凝聚共识,指引方向

上午九时,开幕式正式启动。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李存东主持开幕时指出,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既是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点,更是建筑行业践行使命的重要舞台。他表示,武汉正以"兼收并蓄、和谐共生"的气度勇立高质量发展潮头,为"城市更新、价值重构"提供了宝贵实践平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秦海翔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广大建筑师、设计师和建设科技工作者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奋力谱写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
秦海翔指出,要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做好“十五五”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制定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片区策划和项目实施方案,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好城市更新各项任务。
秦海翔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理论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强化城市设计引导作用,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塑造新时代城市特色风貌。健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世界建筑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以高水平开放合作推动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秦海翔希望中国建筑学会继续搭建好、利用好学术年会这个平台,深入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全方位展示我国建设领域最新成果,推动我国建筑设计和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王进展提出三点建议: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升学会治理效能、涵养优良学风会风。他希望学会凝聚行业智慧,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贡献力量。

湖北省副省长张文彤用数据展示了湖北的发展活力:前三季度GDP增长6.0%,建筑业总产值1.45万亿元,同比增长3.5%。他表示,湖北正深入推进城市更新与智慧城市建设,与年会主题高度契合。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回顾了学会一年来的工作成果,包括设立"中国建筑学会奖"、举办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等。他指出,本次年会紧扣国家战略,汇聚行业智慧,为城市更新注入新动力。
行业强音:多元视角,共绘蓝图

国际建筑师协会秘书长瑞·雷奥通过视频肯定中国建筑界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他强调城市更新是"人文叙事",需要以人为本的协作共建。

原建设部常务副部长叶如棠深情回顾注册建筑师制度建立30周年历程。他勉励从业人员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方针,兼具国际视野与民族自信。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吕世明聚焦无障碍环境建设,指出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等庞大群体的需求。他强调要从规划源头严格执行标准,实现无障碍设施与主体工程"四同步"。

马国馨院士提出,城市建设已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城市更新是综合性、系统性改革,需结合创新、宜居、绿色等多元目标。

魏敦山院士强调,城市更新的核心是"守住源流、做好更新",既要保护老建筑留存城市记忆,也要靠科技赋能与绿色转型焕发新活力。

王小东院士认为,城市更新的最终目标是提升百姓生活水平,要结合城市特点落实"人民的城市"理念。

崔愷院士指出,存量发展时代,城市更新需整合既有资源实现价值提升,设计模式已转向社会服务性设计。

刘加平院士表示,建筑师与建筑学者是国家迈向发达经济体进程中的生力军,需通过城市更新落实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

王建国院士提到,行业已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建筑师需与时俱进,同时理性看待AI工具。

孟建民院士建议,行业需直面转型阵痛,机构应坚守稳健发展、聚焦细分领域。

常青院士指出,城市更新需处理好与遗产保护的矛盾,坚持"保护本体拯救如故、周边环境因旧而行"的原则。

庄惟敏院士强调,存量时代建筑设计需扭转"重创意、轻数据"倾向,通过使用后评估数据与AI技术实现科学设计决策。

梅洪元院士认为,城市更新的核心是"迭代与进化",需以系统思维审视城市,结合绿色能源体系建设等新趋势。

李兴钢院士提出,城市更新成为行业主战场,建筑师需从"塑造物体"转向"塑造关系",做好空间智慧的"治愈者"。

中南建筑设计院党委书记杨剑华分享该院73年完成3万余项工程的积淀。为响应更新趋势,专门成立城市更新事业部,推动行业从"大拆大建"转向"绣花功夫",从单一设计迈向"设计+"综合服务。
主旨报告:思想盛宴,启迪未来

开幕式后的主旨报告会由学会副理事长曹嘉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伶伶、副理事长徐全胜分段主持。

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以"站在两个转向的历史方位"为题,强调建筑人应尊重规律、锚定方位、勇于实践,在转型关键期展现责任担当。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用"看准方向,认真努力,做好自己"的平实语言,结合数十年实践感悟,勉励后学坚定文化自信,做出"中国建筑师大有可为"的时代论断。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在《地域·文化·时代:漫谈老城市新活力》报告中,分享了对"老城市新活力"的前瞻思考,提出了中国特色建筑创新理论建构。

来自西班牙的国际建协第29届世界建筑师大会执行主任吉姆·科斯塔·卡尔萨米利亚先生从国际视角重新思考建筑意义,提出"建筑的责任不仅是建造空间,更是构筑未来",引发对建筑社会价值的深层反思。

清华大学教授张杰与陶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子力联袂呈现《文脉保护传承引领城市复兴》报告,基于十余年"陶溪川"实践,展示如何以文脉保护激发城市内生动力。

中南建筑设计院桂学文与运营负责人廖芳以《融合·共生——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实践》为例,展示设计更新与古城风貌有序融合的创新路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邓东与苏州名城保护集团董事长孙黎峰分享《共生城市——从十全街更新实践谈起》,基于共生理论探讨有机更新路径,阐释"人民城市"的深刻内涵。

都市实践合伙人王辉与万科项目总经理陈建东在《从烟台山出发:支撑设计全生命周期的六个力量》中,探索去中心化、在地化的有机更新路径。
展望未来:深入研讨,贡献智慧

作为一场凝聚行业共识、展示最新成果的学术盛会,本次年会将推动“城市更新・价值重构”理念转化为实际实践,为中国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建筑界的智慧与力量。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