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记者 吴媛媛)人工湿地碧波荡漾,白鹭掠水而过,荡起一片水光潋滟——走进龙子湖南部湖区湖滨缓冲带构建与水生植物恢复工程建设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水清岸绿景美飞和谐景象,而这里曾是一片水质污染的鱼塘。
“我们通过建设拦截沉淀区、强化净化区和生态稳定区,并种植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构建起四道生态处理工序。”安徽新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雪健介绍,该项目覆盖鱼塘面积20万平方米,处理后水质显著提升并实现达标排放。

从人工湿地到乡村水系,生态治理之笔触勾勒出城乡共美的新画卷。蚌山区燕山乡孙家圩子村西村庄西侧水塘,因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导致水体污染,被定为黑臭水体。2022年,燕山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对水塘进行集中整治,彻底清理塘内淤泥,修建硬化护坡。同时,集中收集村民生活污水,并在水塘边修建厌氧反应池,将收集的生活污水送入终端处理,彻底解决了水体污染现象。
在长淮卫镇长淮村,同样上演着“龙须沟”变清流的故事。位于长淮村的陈沟,长度约1000米、宽15米,曾是一片黑臭水体,主要污染源为村内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经开区将陈沟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纳入《蚌埠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积极申报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支持,共投入资金478.5万元用于治理。治理期间,陈沟生态清淤30000立方米,生态护坡7800平方米,铺设污水管网约1110米、污水检查井85个、化粪池10座,种植挺水植物100平方米、浮水植物约900平方米,于2024年底完成治理工作,并通过省市生态环境部门验收。
水系连通激活了城乡生态脉搏,而生态治理的触角还延伸至城市产业升级领域,在蚌埠旺能生态环保有限公司,技术革新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环保产业。“我们通过变更生产工艺,将污泥处理由‘喷雾干化回转窑焚烧工艺’变为‘叠层脱水低温干化制RDF燃料棒工艺’,有效减少了异味扰民问题。”该公司负责人表示,随着新工艺的投用,曾经困扰周边居民的焚烧烟气问题成为历史,让工厂与社区从“邻避”走向“邻利”。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