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文山“荒野求生”大赛被紧急叫停引发关注。

当地教体局:
持续低温,不利于野外生存
近日,有消息称即将在11月29日进行的2025年云南西畴县香坪山景区“木兰杯”荒野求生技能大赛被紧急叫停。
对此,西畴县教育体育局工作人员表示,消息属实,是由于气象监测数据显示当地持续低温,不利于野外生存,为保障参赛选手的生命安全,经综合考虑决定暂时不举办该赛事。后续是否会重新举办,需要重新评估天气情况、赛事筹备等条件以及是否有公司承办此类赛事。
根据公开信息,云南省西畴县香坪山景区“木兰杯”荒野求生技能大赛报名时间为2025年11月5日至10日,报名要求年龄需在20到50周岁之间,参赛名额共56人,其中男性50人,女性6人。赛事举办地点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香坪山景区特定区域,最终冠军可获得奖金10万元。

云南省西畴县/图源:视觉中国

张家界七星山荒野求生赛事走红
安全问题引质疑
近日,国内多个荒野求生挑战赛吸引着大众目光。
这类赛事规则多样,但核心大致相同,选手需在野外凭借有限装备和自身技能生存一定时长,期间要完成搭建庇护所、钻木取火、野外觅食等任务,坚持到最后或达成任务目标者胜出,奖金从几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
其中,“张家界极限荒野求生挑战赛”格外受关注。据了解,该赛事的比赛地点设在张家界七星山景区,比赛设排名,冠军奖金20万元起步。公开报道显示,参赛者多是介于专业户外运动员和无训练基础普通人之间的爱好者,有一定的户外生存经验和技能。

张家界七星山/图源:视觉中国
随着赛程推进,“冷美人”“林北”“苗王”等素人参赛者走红,赛事现场、选手动态、惊险瞬间等内容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呈刷屏之势。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数以亿计,实现了破圈层传播。
张家界七星山景区总经理田建兵介绍,他们看到此前有相关赛事举办,赛事特点又正好与景区特色契合,为了推广景区,于今年7月举办了第一届赛事,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二届,赛事终于“火出了圈”。
针对网友关心的选手安全、荒野求生是否会破坏环境等问题,田建兵介绍,此前他们都制定了比较充足的预案,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破坏,选手几百米外,就有医护人员24小时值守,并对选手进行定期体检。
“报名我们会要求你提交全面的体检报告,正式进入赛场之前,还会进行一个充分的培训。比如安全用火,特别是现在处于冬天,面临失温的问题;野外动植物的辨别、怎么过滤水,培训完之后,他们才能进入赛场。”
决赛期间选手活动时,都会有安全员对其进行保护。“当他出去打野的时候,我们有安全员跟着他,确保他的安全。是在我们安全保障范围之内的荒野。但是他是真实的求生,除了一把刀之外,其他的任何东西都要从自然中间去获取。”
比赛承办方有关负责人近日透露,本届比赛目前的执行经费已达到500万元,其中包括相关安全保障配套等费用。

赛事无资质、安全员配备不足……
国内多机构跟风状况频出
事实上,“荒野风”已不止一次在国内吹起。
2014年,四姑娘山越野跑首次举行,之后一年比一年参赛规模大。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中,参赛者需徒步穿越121公里无人区,经历盐碱地、峡谷等复杂地貌。
随着此类“荒野求生”活动的火爆,越来越多的机构也开始举办类似赛事。
据媒体报道,近期还传出了郑州、成都、长白山等地将举行荒野求生挑战赛的消息,多地相关部门均回应没有收到相关报备。比如,近期社交平台上出现的号称奖金高达百万的长白山“冬季荒野求生挑战赛”被官方“辟谣”。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旅游和文化体育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她们没有收到关于在长白山举办关于荒野求生挑战赛的活动报备,官方也没有举办类似活动的计划,活动信息都会以官方公告的形式发布,“我们官方没发就是没有”。
同时,明确举办赛事的荒野求生活动也状况频出。
比如,在上述湖南张家界七星山荒野求生的赛事中,主办方中途给所有选手全面体检,结果显示有5人血钾偏高;还有选手营养不良被送医,因体检未通过被迫退赛。
在湖南怀化“通道杯”荒野求生赛场上,有参赛者所住庇护所突然起火,给赛事安全敲响警钟。
在浙江瑞安举办的“东方荒野海岛求生”比赛,被质疑存在赛事举办方无资质、安全员配备不足、主办方私下“投喂”等情况,有选手左脚遭遇二级中度烫伤,三天后才被强行退赛就医,且医疗费用只能自掏腰包。
公开信息显示,东方荒野海岛求生赛于10月1日在温州瑞安北龙岛冬瓜屿举行,根据赛事设置,冠军可获5万元奖金,选手坚持满30天可获得6000元奖励,超出30天的部分,每天额外增加300元。比赛期间选手禁止拾取可食用物资,主办方在岛上投放鸡、兔、羊等人工饲养动物,选手抓到动物可换肉。
该赛事的官方账号的认证信息显示,其主办机构为河南一家网络科技公司。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该赛事总策划、负责人与岛屿承包人都说不清该赛事的相关备案许可情况。其中,岛屿承包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赛事举办仅告知了村干部,并未获得政府部门的许可或备案。

参加“荒野求生”赛事要做哪些准备?
参加此类“荒野求生”赛事,需要做哪些准备?普通人可以参加吗?
对此,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临床营养科主任金晖介绍,荒野求生中,长期缺乏人体所必需的七大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或者营养不均衡都会对选手身体造成严重影响。
“比如说只吃虫子或者只吃猕猴桃,虫子本身最重要的组成是蛋白质,你每天能摄入多少并不能保证。一般来说一个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吃到0.8克到1.0克的蛋白质,也就是说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需要吃50克到60克蛋白质,如果不够,就意味着营养不足。还有一个问题,野外的虫子当中寄生虫、细菌这些东西不可避免,误吃了以后发生腹泻,好不容易吃下去那点蛋白质,可能会通过腹泻、呕吐的方式,把它倒出去。整个比赛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营养不良。”
对于不少参赛选手出现的高血钾、低血钠等电解质紊乱等问题,金晖提醒,这样的情况比较危险,部分选手长期只食用猕猴桃等较为单一的水果,容易造成营养素不均衡。
“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水分、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但其实还是缺了七大营养物质中其他的营养物质,而且猕猴桃是一种低钠高钾食物。有一些人为什么会发生高钾血症?是因为短期内大量的水果吃下去,它不会产生高钾,但在野外生存的过程当中,水分补充相对不够,又有大量的汗液排出去,血液浓缩、血钾上升的概率就增加。其实电解质对维持生命非常重要,包括心脏、肌肉等需要电解质的平衡,过高的钾、过低的钾,会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等危害。”
金晖认为,此类荒野求生活动举办之前,务必要对选手身体状况作充分评估,才能避免出现缺钠、高钾、营养不良等情况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每一天盐的摄取其实也非常重要,临床上我们也见过长期患低钠血症以后,发生中枢(神经)损害的病例,所以我们觉得行动前要有一个专业的评估,同时学会一些基本的知识,如怎样去摄取恰当、科学合理的营养物质,来确保在野外生存时各种脏器功能正常。”

“荒野求生”赛事不能野蛮生长
作为一种新兴户外冒险形式,荒野求生在满足选手亲近自然、探索极限刺激的同时,也能吸引流量、获得物质奖励。一些地方不失时机、因地制宜推出荒野求生挑战赛,也有其合理考量。
然而,所谓荒野求生赛,毕竟不是只在野外“求生”一两天,一些选手携带的简单装备也难以应对秋冬季节的各类风险隐患。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事故和悲剧。
比如一些赛事组织者、管理者嗅到热度和商机,不顾规范和安全,匆忙上马“求生”赛事。收了报名费就算中签入围,提交体检证明就算身体合格,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就算主办方无责……殊不知,荒野求生挑战赛需要极其严谨、规范的赛事筹备和安全保障,参赛选手个人也需具备较为专业的户外生存技能和知识。可有的荒野求生赛事组织毫无专业可言,既置参赛者安全于不顾,也对环境破坏缺乏评估,让荒野求生成了流量大于内容的“网红游戏”。
名为荒野,规范管理不能“野”;名为求生,安全无着还谈何“生”?不论是考虑选手人身安全,还是从地方文旅发展的长远计,规范荒野求生赛事都迫在眉睫。目前看,荒野求生赛事的报备和审批等,牵涉地方体育、应急、文旅等多个部门,“九龙治水”看似严苛,但也容易留下监管空隙。此类赛事的资质审批和运行监督,究竟由谁来牵头明确标准、理顺责任,应当有个清晰说法。赛事运行中,选手健康监测、环境影响评估、应急救援预案等,也应覆盖周全、保障到位。此外,参赛者要科学理性评估身体状况,切勿为了奖金和流量而匆忙参赛,以免落下健康隐患。
荒野求生不能丢掉对自然的敬畏,更不能丢掉对生命的敬畏,只有把好规范关、抓好“安全绳”、提升专业度,才能支撑赛事长久发展。
![]()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