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 时政

创新之炬点燃开放引擎

2025-09-10 09:10     来源: 蚌埠发布客户端
        

当“蚌西欧”班列在欧亚大陆高歌长鸣,当滕湖机场的跑道即将联通世界的天空,当跨境电商的数字脉络在全球织就,蚌埠正以向海而生的魄力,开启一场深刻的外向型经济变革,以创新之炬点燃外向型经济的燎原之火。

如何让创新成为开放的底色?如何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通道?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浪潮拍岸而来,这是省委提出的“创新之问”,也是蚌埠必须答好的时代之问。

如何发挥区域优势?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通道

金秋九月,淮水浩荡。蚌埠港黄疃窑综合码头上,巨大的吊机臂缓缓转动,一艘货轮鸣响悠长的汽笛,缓缓驶离泊位,船头劈开层层波浪,向着更广阔的市场出发。

开放是蚌埠的基因,也是优势。蚌埠承东启西,贯通南北,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如何将地理坐标转化为开放优势,将区位潜力转化为发展动能,成为摆在蚌埠面前的重要课题。

将目光投向怀远县淝河镇滕湖村,年底通航的蚌埠滕湖机场航站楼如大鹏展翅,在秋日下熠熠生辉。作为华东地区机场群重要节点之一,蚌埠滕湖机场百公里服务人群一千多万人,预计将先后开通云贵川、珠三角地区等多个通航城市,并依托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和市场渠道优势,发展航空货运与公路、铁路、水路等联运模式,通过打造区域性航空物流节点,成为全市开放通道升级扩容的重要支撑。

蚌埠是皖北地区承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也是联通皖北与皖江、淮河与长江同频共振的重要交汇点,优越区位优势使我市处在“左右逢源”的战略位置,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区域发展支撑。当下,蚌埠正聚焦进一步拓宽外贸通道全面发力:铁路方面,我市已开通上海、宁波、连云港、南京铁海联运及“蚌西欧”“蚌合欧”国际货运班列;公路方面,京台、宁洛、蚌淮、徐明高速构建起联通豫东、皖北、合肥及长三角的公路物流网;水运方面,蚌埠港水运口岸可经太仓、上海、宁波等港口通达全球。

只有持续放大区位优势,加速构建开放大通道,才能在巩固我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区域辐射范围,提升我市承接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内产业转移与融合发展的能力,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蚌埠节点”。

“下一步,我市将聚焦‘创新’二字,不断提升开放通道能级。”市商务和外事局副局长于伟峰说,将研究开通蚌埠至中亚国家国际货运班列,并通过增开企业定制班列,提升铁海联运运量和时效。积极引进国际船代、货代和航运企业,丰富蚌埠港航运网络。推进航空口岸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国际邮政快递业务。组建国际物流建设运营平台公司,深化与沪苏浙重点口岸、国际物流头部企业合作发展。

如何释放“平台效应”?

将平台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8月28日,一则好消息传来——蚌埠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联合预验收组预验收,向正式封关运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为国务院批复的皖北首个综合保税区,蚌埠综保区创新施行“自贸片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理局+运营公司”管理运营模式,在管理运营、功能拓展、政策集成、环境优化等方面创新突破,努力打造长三角区域融合发展的新节点、安徽全域扩大开放的新平台、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载体、蚌埠片区改革创新的新引擎。

如何将平台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即将运行的蚌埠综保区给出了蚌埠答案。通过释放“自贸试验区+综保区”的叠加优势,这里将成为皖北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节点。

蚌埠是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拥有铁路无水港、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蚌埠港水运口岸,叠加了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综合保税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全省唯一的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各类政策在蚌埠“一站共享”。当下,我市正加快国家重大战略和开放平台叠加效应集中释放,努力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中形成发展新优势、塑造发展新动能。

蚌埠隆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连续多年尝到了“平台效应”的甜头。该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通过跨境电商方式拓展海外市场,在英国、德国、美国等地使用6个海外仓,连续2年获评全省海外仓企业20强。

海外仓是跨境电商企业在目标市场国家或地区建立或租赁的仓储设施,用于提前存储商品,实现本地化配送及售后服务。近年来,全市外贸企业在北美、南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建设、租用海外仓23个、面积5.2万平方米,海外仓业务不断壮大。

除此以外,我市印发《中国(蚌埠)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从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主体培育、创新发展模式、优化物流通道、打造发展生态五个方面明确19条措施,为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2.16亿元,同比增长27.9%,实现了较快发展。

我市将积极发挥开放平台优势,持续释放外贸新动能。支持更多企业在“一带一路”、RCEP地区多元布局海外仓,探索开展跨境电商“9610”和“1210”业务,并提升跨境电商产业园运营能力,提供孵化、培训、物流、支付等一站式服务,引导传统外贸、国内电商企业转型发展跨境电商,努力实现全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10%以上。

如何聚力向新而行?

持续点燃外向型经济新引擎

我市依托蚌埠港、蚌埠铁路在拓展开放通道、优化运输结构、物流降本增效等方面先行先试,针对内陆多式联运衔接不畅问题,创新推出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运输模式。通过整合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单证,有效解决了外贸企业多头对接、多次付费的痛点,成功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第四批制度创新案例、2025年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年度最佳实践案例、全省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成果。

简单来说,外贸企业无需多次对接拖车、铁路和船公司等多个承运人、多次付费,而是由国际船公司作为多式联运承运人组织全程运输,充分利用船公司、内陆铁路场站、拖车平台等物流节点优势,实行“空箱前置、陆港联动、铁海直达”,在成本、时效、节能减排方面具备突出优势。

对此,蚌埠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林作张用“更方便更省心”6个字来形容。他说:“现在,空箱全部前置至蚌埠港,工厂装箱计划随下随装,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提前一两天预约了,时间上特别灵活。而且,所有出口单据一次性在蚌埠口岸就能搞定,不像以前,要准备拖车、驳船、海船各种单据。既不用担心单据丢失,又省了不少时间。”

这种模式实施后成效显著,单箱货运成本可降低200-500元,订舱和物流效率提升40%,自该模式推行以来已发送集装箱8676标箱,累计为进出口企业节省物流成本271.08万元。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成功将蚌埠纳入国际航运体系,打通了与长三角港口群的物流通道,更推动蚌埠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的战略转型。

越来越多的创新举措助力外向型经济活力迸发。为推动“蚌埠制造”品牌国际化,蚌埠海关创新“线上智能核验+线下专家辅导”服务模式,着力培育更多RCEP合规享惠标杆企业。今年上半年,蚌埠海关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227份,签证金额79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7%、17.5%,累计为企业减免进口国关税395万元。外贸动能强劲,成员国贸易活跃,全市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总值32.4亿元,同比增长25.1%,占同期全市进出口总值的40.7%。新兴领域爆发增长,新能源、新型显示等“新三样”产品出口1.1亿元,增速达659.3%。

据统计,1-7月,全市实现进出口93.9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居全省第6位,对外贸易呈现稳中有进态势。“我们将积极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平台,以及交通物流空、铁、水、陆高能级开放通道的优势,依托我市新型显示、生物化工、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群,支持企业多元化布局国际市场,大力培育出口主导产业,为打造皖北对外开放新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于伟峰表示。(蚌报融媒体记者 李景)



深度阅读

以天下为怀 行人间正道——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详细]
【央视快评】坚持多边主义 坚持开放共赢 坚持团结合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