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报融媒体记者 李景
我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建设相联系,同步部署、同步落实,以群众为服务对象,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使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奏民族团结的和谐乐章。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民生改善,找准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结合点、发力点,完善民族乡村支持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内生动力,支持民族乡村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推进民族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全覆盖,提升民族乡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民族乡村交通、水利、信息、科技、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对口帮扶,强化联合攻坚,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的力度,着力增强民族乡村的自我发展能力。
五河县力争实现人居环境“换新颜”,绘就乡村振兴“新底色”。坚持高标准、重管护,竭力打造人居环境。临北回族乡打造2021年度省级卫生乡镇,推进无旱厕创建、解决污水难题、利用积分卡引导农户维护环境卫生,“美丽庭院”创建比例达80%以上。积极打造“美丽乡村”,提高村民幸福度。开展“民族团结、共创和谐”彩绘活动,将村组巷道装饰一新,打造民族团结氛围。打造新集镇赤龙回族村、小溪镇上营村、临北回族乡尤巷回族村为省级美丽乡村,各族群众共享乡村振兴美好成果。
淮上区围绕“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总目标,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持续发挥50万元民族发展专项资金作用,结合省级美好乡村建设,指导四铺回族村认真谋划、储备发展项目,协助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先后实施完成了四铺回族村整体规划设计、文化广场建设及道路绿化等民生项目。全面提升村貌环境,有力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建立了淮上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中心,被评为蚌埠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建立部门联动服务机制,区人社、司法、文明、教体等部门在此设立服务窗口,建立以来帮助20余户外来少数民族家庭解决子女入学问题。
禹会区深入推进创建活动进社区,2022年,指导纬四街道银河中心社区,建成使用面积为200多平方米的“民族之家”。2023年上半年,实施民族文化广场项目建设,广场主体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广场周边建有民族文化雕塑、民族政策宣传栏、民族体育训练馆等设施,挖掘整理“五道街”回民历史文化。禹会区民族文化广场被市委统战部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纬四街道、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先后获得“蚌埠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