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 要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百年光辉历程

-

2021-04-12 08:20     来源: 蚌埠新闻网
        

□姜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百年历程,挖掘百年历程的现实启示,对于我们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正是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依据马克思经典作家的设想,提出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并自主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经过三大改造以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工作重点。毛泽东开始独立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并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观点,突出体现在1956年毛泽东所做的《论十大关系》这个报告里。另外,毛泽东还提出:“可以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提到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论,即发达的和不发达的两个阶段;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我国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工业体系,为新时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推进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新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突出代表是邓小平创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尽管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背景,国内对改革道路也质疑重重,邓小平仍不断强调我们走的仍然是社会主义道路,并将解放发展生产力和达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两个基点。如何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解放发展生产力和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创新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推动了马克思经济学的与时俱进。这一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探索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也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系统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作出了卓越贡献,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并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的高度,系统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从根本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境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出了原创新的贡献,包括理论范畴创新、理论内容创新和方法论创新。

理论范畴创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原创性贡献的重要载体。通过提出原创范畴、进行范畴集成和范畴拓展,确定范畴系统后,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综合等,形成既具有继承性有具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如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判断;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要求统筹发展与安全;确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等等。可以说基本范畴的确立和演进过程就是理论创新过程。

理论内容的创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原创性贡献的主体要义。通过理论范畴的推演形成理论观点,理论观点的系统集成形成理论内容,理论内容的体系化被抽象成理论学说。从理论内容看,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首先:它是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革中形成的,深刻总结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宝贵经验。回答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西方现代经济学都没有彻底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其次:习近平经济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路径、主线主体、科学方法、政治立场和根本保障。形成了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进一步开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境界指明了方向,扩展了道路。最后: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和精髓,大大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

方法论的创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原创性贡献的突出特征。习近平经济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实践运用,其中包含大量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底线思维、战略思维、短板思维等。如习总书记提出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将“安全”提到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就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没有安全的发展不是发展,没有发展的安全也不是安全。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百年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现实启示。一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坚持阶级性。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不能打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旗号,做着“假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事。坚持马克思主义什么?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共产主义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也强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无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如何调整和扩展,无论如何解读、挖掘、阐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文本,无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背景、规模和结构发生何种变化。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坚持经济学的阶级性,发挥党在经济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经济发展按照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将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二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坚持实践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鲜明的理论品格。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进行经济社会建设实践,在实践基础上推动理论不断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仅是研究马克思的“本本”,更重要的落脚到社会实践中去。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的理论创新,无一不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加以提炼、总结和抽象,进而升华为系统化的理论学说。百年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坚持实践性。三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坚持民族性。习总书记强调: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文明史,脱离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就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马克思经济学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就是不断吸收中国优秀文化基因,受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涵养而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坚持民族性,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经济学学术和话语体系。四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坚持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封闭僵化不仅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其本身就是与马克思主义相悖的。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正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断吸收消化世界所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积极成果,才得以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和时代化,开放性是其鲜明的理论特征。因此,进一步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深度阅读

AI微视频|家国永念 爱我中华
[详细]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共植新绿 建设美丽中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