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置身新的历史坐标,回望岁月峥嵘。蚌埠伴随着淮河母亲的滋养,留下了深深的“红色足迹”。那些鲜活、生动、有力的历史实践,描绘出一座美丽而有活力的现代珠城。
即日起,由市体育局、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共青团蚌埠市委员会、淮上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蚌埠日报社一同开启全市范围内大规模、步伐坚实的“红色行走”:重访革命遗迹、再现红色留存。通过充分展现蚌埠城市演变与发展故事,寻找指引蚌埠未来发展的“红色密码”。长途徒步对身体和精神都是种挑战,有利于激发群众热爱家乡的情怀,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发展。参与市民可以体验行走过程中的痛苦与快乐,了解蚌埠城市发展进程,培养毅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活动号召全民参与,传递积极、健康、正能量的生活理念。通过本次徒步活动,展示蚌埠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与城市自然人文风光,推动城市红色文化旅游,宣传生态蚌埠拥河发展,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和全体市民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建设蚌埠、加速发展的新征程。
本次毅行活动计划于5月15日举办,由政府主导、企业协同、社会广泛参与,是2021年蚌埠市群众体育重点品牌活动。
关于延期举办2021蚌埠毅行大会的公告
组别设置
1、共3个组别,参与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报名;
2、 每人限报一个组别;
3、 报名人员身体健康,无任何不适应长时间徒步疾病,自愿承担毅行活动中的风险,认可毅行精神。半程组年龄要求为16-60周岁,全程组年龄要求为18-60周岁,亲子组孩子年龄要求为6-15周岁,且至少有一名法定监护人陪同报名参加(监护人年龄要求为26-60周岁),以“一大一小”,或“二大一小”,或“二大二小”形式报名。
线路设置
活动起点:和顺九州樾项目营销中心
亲子组终点:和顺国樾府营销中心(12.5KM)
半程组终点:东海大道龙子湖大桥环湖东路桥下(25.9KM)
全程组终点:和顺九州樾项目营销中心(41.9KM)
全程为环形往返。
线路信息:和顺九州樾营销中心(起点)-黄山大道-中粮大道-大庆路桥-淮河北圈堤路-正街-和顺国樾府(亲子组终点约12.5公里)-后楼路-淮河北圈堤路-淮河抗战广场-解放北路-胜利路-革命历史陈列馆-环湖东路(半程组终点25.9公里)-黄山大道-迎宾大道-和顺山语序营销中心-高新路-和顺九州樾营销中心(全程终点45.19公里)。
站点设置
平均约每5公里设置一个固定站点,设置签到打卡区、补给区、医疗区等工作区域,提供签到咨询、物资补给、休息复健等服务;(站点设置详情将在安徽水利和顺地产微信公众号、蚌埠日报相关信息平台和润德体育公众号中发布,请持续关注)
毅行活动的起终点、签到点都实行全封闭管理,并单独设置出入口,参与者需凭活动号码布、计时芯片(或计时二维码)、签到卡等相关活动标识进入各点;
专业户外志愿者和领走团分路段陪走,做好安全保障;
亲子组让孩子来引导徒步的速度和节奏,随时观察孩子体力,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休息或终止徒步;
夜行路段前将检查徒步者照明装备(头灯或手电)、反光带(或反光马甲),为安全起见,组委会有权拒绝无装备者继续前行;
为了本次徒步活动的安全有序举行,活动全线禁止所有毅行者后勤车辆进入,只可以在几个下撤点路口接人;
设置多个下撤点,毅行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下撤点下撤,鼓励毅行者勇于下撤。下撤点设置在公交站附近,不安排下撤接驳,登记下撤后可自行乘坐公交下撤,组委会将协调公交公司增加班次,鼓励参与者通过公共交通自行下撤。超出下撤点关门时间到达下撤点的参与者,工作人员有权强制其下撤;
天气提醒:请关注活动当天蚌埠的天气变化,对行程有合理的安排和规划,避免意料之外的状况发生时手足无措
报名说明
本次活动
免收报名费
,为确保活动有效开展,市民在报名参与的同时需缴纳活动诚意金,活动结束后凭活动方案要求的签到、检录及打卡记录,全额返还诚意金。(
未参加活动者不退还,请慎报
)
全程组及半程组:50元/人,亲子组为成人50元/人,儿童为30元/人。(亲子组至少有一名法定监护人陪同报名参加,以“一大一小”,或“二大一小”,或“二大二小”形式报名)。
参与礼包包括:纪念服、号码布、纪念奖牌、便捷背包、补给卡、毅行证书、电子活动手册、补给物品、活动当天的个人意外保险等
报名成功以资料填写正确并成功汇缴诚意金为准,报满即止。未在额满前通过报名审核的,视为报名不成功,不得参加毅行,本次毅行不设现场报名(可线下至和顺国樾府或和顺九州樾项目咨询);
未按照规程要求签到、检录,未经过所有签到点打卡的选手,将不能获得有效成绩,不颁发奖牌和证书;
为了将有限报名名额汇集更多毅行爱好者,报名成功人员,请按照本次活动规则参加签到、检录、打卡等程序参与毅行,完成签到、检录及所报组别30%以上里程(以电子打卡记录为准)方可退还诚意金,请量力而行,慎重报名。
行经路线脱离组委会设定线路视为放弃参加活动,安全责任自负。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