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融媒体记者 周芳林 文/图) 秋风掠过淮河两岸,怀远县徐圩乡的玉米田翻涌起金色波浪。
天刚蒙蒙亮,种粮大户尚跃的合作社里,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已轰鸣着驶入田间。机械履带碾过田埂,玉米植株被“吞”进舱内,摘穗、剥皮、秸秆粉碎一气呵成。金黄的玉米粒如瀑布般倾泻进运输车,扬起的尘土里,丰收的气息愈发浓烈。
“这台‘铁牛’一天能收300亩左右,咱2000多亩玉米,趁这几天晴好天气抢收,心里才踏实!”尚跃抹了把汗,眼角的笑纹里盛满期待。他蹲在运输车旁,指尖划过饱满的玉米粒:“你看这颗粒,今年长势真不赖!”
除了机械化抢收,晒秋仍是乡村秋日里的一抹亮色。广场上、屋檐下、院落里,玉米铺成金灿灿的“地毯”。但今年,“晒秋”的打开方式多了份“科技范儿”——合作社的烘干车间里,机器飞转,潮粮送进去,干粮送出来,彻底告别了“靠天晒粮”的焦虑。
“以前晒粮怕下雨,现在烘干设备‘唱主角’,2000多亩玉米烘干储存,质量有保障!”尚跃指着车间里的烘干机说,这台“大家伙”让秋收少了后顾之忧,更让粮食品质上了新台阶。
丰收的图景里,不止有农机轰鸣与晒秋的热闹,更有一群人的默默守护。徐圩乡农技站的技术员们,这些天蹲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秋收秋种。
从传统晒秋到机械抢收,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徐圩乡的金秋图景里,农业现代化的脉搏强劲跳动。当最后一车玉米归仓,夕阳为田野镀上金边。尚跃站在田埂上,望着远处的农机缓缓归库,轻声说:“我们的日子像这玉米一样,越嚼越甜,明天咱们继续收玉米。”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