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家乡烧饼香
文/单永才
我的老家在固镇县湖沟镇南面的小村庄,湖沟镇藏着不少传统美食——清蒸洋槐花、红烧浍河河蚌……可最让我难忘的,始终是湖沟烧饼。
今年六月返乡,路过湖沟老街时,一缕焦香远远飘来。那是家乡独有的烧饼味,熟悉得像老友的呼唤,瞬间唤醒了记忆里关于它的种种片段。
相传秦末烽火中,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金戈铁马间,士兵携带的烧饼不慎摔碎,裂成了马蹄模样。谁料这意外的形状,竟成就了独特口感,“马蹄酥”之名便由此传开。时光流转至明末清初,黄姓家族将制作工艺打磨得愈发精细:面团擀得薄如蝉翼,卷入秘制葱油馅,巧手塑形后送进炉中。炉火舔舐着陶壁,像一场古老的仪式,两分钟的等待,恰似美食的涅槃。这段传说,就像烧饼上的芝麻,粒小却点睛,晕染出深厚的文化底色。
站在烧饼摊前,总见制作烧饼的伙计们演绎着行云流水的手艺。面团在掌心翻转,仿佛有了灵性,特制小擀面杖在面团上游走,转瞬擀成能透光的薄片。几番折叠,抹上喷香的葱油,利落卷起,轻轻一按,再铺满白芝麻,动作一气呵成,像艺术家在雕琢珍品。待烧饼贴进滚烫的缸炉,高温催出的浓香瞬间漫溢开来,勾得人忍不住深吸。金黄外皮泛着细密的酥纹,像在低声诉说岁月的沉淀。望着这一切,时光仿佛慢了下来,让人沉湎在传统美食的韵味里。
咬下第一口,酥脆的声响在齿间炸开,焦黄外皮簌簌落进掌心。层层酥皮裹着温热的葱油香,瞬间铺满口腔,再嚼,内层面饼柔软绵密,麦香与葱香缠绵交织,让人根本停不下来。在湖沟,吃烧饼必得配油茶汤,缺了一样,就尝不出那股子传统滋味。热油茶混着酥烧饼下肚,暖胃又暖心,浑身都舒坦。记得小时候,每逢赶集,母亲总带我拐进街边的烧饼摊,买两个烧饼、一碗油茶。我们坐在小板凳上,看师傅揉面贴饼,听周围人家长里短,那温暖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上世纪80年代,湖沟烧饼走出小镇,香气漫进全国大小城市。如今不管走到哪儿,只要闻到那熟悉的焦香,味蕾便会猛地苏醒,记忆如潮水般涌来:街边简陋的摊子,母亲从带破洞的手绢里摸出几毛钱买烧饼油茶,奶奶赶集归来,从贴身衣兜里掏出带着体温的烧饼……每个湖沟烧饼里,都裹着难忘的乡情,装着数不清的回忆。有一次在外地出差,偶然闻到熟悉的焦香,循香走去,竟见着个家乡的烧饼摊。那一刻,眼眶忽然就湿了,恍惚间又站在了湖沟热闹的老街上。
岁月流转,湖沟烧饼的香气却越飘越远。它不只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凝固在时光里的乡愁,是刻在血脉中的文化印记。每当念起那外脆里嫩、香酥化渣的口感,心头便漫起丝丝暖意——那是湖沟烧饼独有的温柔,也是故乡最绵长的呼唤。
如今再回老家,又站在烧饼摊前,看师傅们熟稔的动作,闻着那勾人的焦香,才懂这香气早已不只是食物的味道。它是家乡的味道,是童年的味道,是走得再远也忘不掉的味道。它驮着记忆,连着过往与当下,让我们在岁月长河里,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分温暖与慰藉。
难忘家乡烧饼香。那是深入骨髓的味道,是跨越时空的思念,是心底永远的牵挂。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