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

上洪与下洪

-

2025-07-29 08:26     来源: 蚌埠发布客户端
        

上洪与下洪

文图/李焕俭

上洪、下洪,是淮河荆涂山峡东岸两处古村古渡。地名由来,源于大禹斩杀防风氏的传说。

大禹治水成功,舜帝赐其黑色玄圭,已经有了天子之位。为了秉承舜帝旨意,铸九鼎定九州,商讨一统华夏的安邦治国大计,大禹决定在涂山脚下大会诸侯。《左传·哀公七年》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天南海北,九州大地,数以万计的部落首领,水行乘船,陆行乘车,车辚辚,马萧萧,夜以继日,风雨无阻,如期或提前来到涂山朝贺听令。唯独那个叫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大会宣布结束,才满身酒气,骂骂咧咧,姗姗来迟。

这防风氏,又名汪芒氏、汪罔氏,是汪姓的始祖。传说其防风国在江浙一带,防风氏是防风国的部落领袖,和大禹同一时代的人物。这次通知召开诸侯大会,大禹与众臣约法三章,会期确定,军令如山,迟到者“斩”!

身为诸侯国首领的防风氏,必须令行禁止,以身作则,按期参会。会期结束,他才醉醺醺到来,这不明摆着找碴闹事吗?大禹做事,言必信,行必果。为严明法纪,威震四方,他与诸侯商议,斩杀防风氏。传说防风氏为巨人,身高数丈,顿餐斗米,力大无穷,神勇无比。大禹治水时,防风氏带领防风族的人,干了许多挖堤填土的活。尤其是这个防风氏,一兜泥掉在地上就成了座小山,用手三扒两扒就能扒成一条泄洪的沟河。他这人哪,确立了不少功,大伙平日也高看他一眼。谁也想不到,这家伙居功自傲,飘飘然了。他总以为自己能耐大,高兴就干活,不高兴干就睡大觉,三天两头酗酒耍酒疯。喝酒喝醉了,还胡搅蛮缠,无故打骂治水的老百姓来,就连大禹三番五次警告,也不放在眼里。大禹为人正直,心地善良,一忍再忍,给他留有改过自新的机会。想不到这防风氏,油盐不进,软硬不吃,屡教不改。就说这次诸侯大会吧,他私欲膨胀,上蹿下跳,拉帮结派,迟到捣乱,大搞分裂。这样的人不杀,如何一统华夏?

大禹咬咬牙,跺跺脚,狠狠心,传令下去:“杀,杀,杀一儆百!”《国语·鲁语下》载:“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唐人胡曾在《涂山》诗中慨叹:“大禹涂山御座开,诸侯玉帛走如雷。防风漫有专车骨,何事兹晨最后来?”防风氏在淮河岸边的刑场被诛杀后,尸倒九里地,尸骨拉千车,血流上下洪(红)。

其实,防风氏哪是什么神话中的巨人?其尸骨也不可能拉一千车,躺下也不可能占有九里方圆的地方。其血水也不可能将淮河之水染成上红下红。有人推测,大禹诛杀防风氏时,防风氏带来的武装卫队,为保护自己的部落首领防风氏,他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鼓声急促,战旗猎猎,号声凄惨,兵器碰撞,火花飞溅,惊心动魄。大禹执法的武士们,手持刀矛剑斧,将防风氏的卫队团团包围。

“杀啊,杀啊,别让防风氏的人跑啦!”防风氏带来的那些卫队,岂是大禹执法人马的对手?其随从的人马,自刑场横七竖八,一直倒毙到二三里外的淮河曹洲湾。这场你死我活的恶战之后,乌云翻滚,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死者的血水,伴随着天上的雨水,哗哗哗流入淮河,致使淮河荆山峡的谷口谷尾,水色上下皆红。防风氏被杀后,尸体就地埋葬在淮河与天河之间的曹洲湾。宋人苏轼《濠州七绝·涂山》中有:“川锁攴祁水尚浑,地埋汪罔骨应存。”宋人黄庭坚《涂山》诗有:“启母石迎新月白,防风冢映夕阳红。”由于淮河泥沙日积月累沉淀,防风氏的墓冢面积60余亩,高出河岸20余米。远远望去,如同巍峨的山峰,矗立在淮河岸边,格外招人眼球。千百年来,淮河发洪水,天河、淮河、芡河、荆山湖三河一湖洪水相会,偌大的曹洲湾被洪水淹没,唯有防风冢像座永不沉没的小岛,漂浮在惊涛骇浪之中。民间传说,防风氏被斩杀之后,尸未腐烂,灵魂升天,痛改前非,被天帝任命为守护淮河涂山段的水神。水涨墓高,再大洪水也淹不了他的墓冢。每当洪水来临,过往舟船经过,无不惊叹:“真有神灵护佑此墓乎?”于是,纷纷燃香祷告,祈求水神护佑,平安吉祥,一帆风顺。

荆山峡,山南上洪,山北下洪。

白驹过隙,星移斗转,时光如流。荆山峡河谷东岸后来建了两个村庄,村名就叫上红、下红。“红”与“洪”音同,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上红村、下红村”,叫成了“上洪村、下洪村”。还有一说,淮河由淮南八公山东流转北,沿百里大河湾流到怀远荆山,又东流折北冲进荆涂两山间的大峡谷。峡谷口窄,淮水受阻,在谷口和谷尾形成了上下洪峰的落差。谷口和谷尾段的两处村庄,以洪水进入的先后顺序,名曰上洪、下洪。

上下洪的淮河峡谷,又称荆山峡,是淮河三峡之一。《水经注》载:“荆山左,涂山右,二山对峙,相为一脉。自神禹以桐柏之水泛滥为害,凿山为二以通之,今两崖间凿痕犹在。”明成化年《中都志》载:“荆涂二山硖间,乃神禹所凿之地,今名洪头,有巨石横亘若门限,每冬水浅则见。盖未凿之前,淮水从荆山西麓迂回入于涡麓。高水汇为患,故禹疏而导之,使出二山间,水乃安流。”

20世纪70年代,怀远县治水大军,在涂山脚下安营扎寨,开山炸石,切除涂山余脉小涂山伸入峡口的阻水山体,荆山峡的泄洪能力明显增强,上下洪的洪峰落差得以降低。





深度阅读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7月21日—7月27日)
[详细]
一习话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