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温烹饪
暗藏“致癌杀手”?
今天要和大家聊一聊“致癌杀手”——杂环胺!它就像美食界的"伪装者",藏在香喷喷的烤肉里,悄悄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快来一起揭开它的真面目吧!
一、什么是杂环胺?
想象一下:当你在烧烤摊前流口水时,肉肉们正在经历一场“化学变身秀”!杂环胺就是这场秀的“副产品”。
杂环胺(Heterocyclic Amines, HCAs)是一类在高温烹饪(如煎、烤、炸)过程中,由肉类、鱼类等富含蛋白质食物中的氨基酸、糖和肌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化学结构中含有“杂环”(由不同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因此得名。它们具有致癌性,长期摄入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二、这些美食要当心!
杂环胺最喜欢在这些美食里“潜伏”
1.烧烤家族:烤羊肉串、烤鸡翅、烤牛排。
2.油炸天团:炸鸡、炸猪排、炸鱼。
3.煎炒帮派:铁板牛肉、香煎培根。
4.烟熏俱乐部:熏肉、熏鱼、腊肠。
三、杂环胺诞生之路
1.温度舞台
杂环胺需要150℃以上的高温才能“登场”。当温度从200℃升至300℃时,杂环胺的形成量可增加5倍。
2.时间魔法
烤得越久,“坏分子”就越多。
3.原料组合
蛋白质、肌酸、糖分
温度小实验:
100℃水煮,几乎不产生。
150℃煎炒,少量出现。
200℃以上烧烤,大量生成。
四、杂环胺的“杀伤力”有多大?
1.致癌风险:长期接触杂环胺可增加肠癌、胃癌、乳腺癌等风险。
2.DNA破坏:杂环胺有很强的致突变性,能导致细胞的DNA损伤、染色体畸变、DNA断裂及修复异常等遗传学损伤。它们会偷偷修改我们的“生命密码”。
3.其他危害:可能让你更容易发炎,可能令你加速衰老,还可能引起代谢紊乱,影响血糖及血脂调节。
五、如何赶走杂环胺?5招“厨房防御术”
1. 烹饪方式改造:使用低温烹饪方式,多用蒸、煮、炖(温度≤100℃)等方式,避免高温煎炸或烧烤。缩短烹饪时间,避免肉类过度焦糊。
2. 优化食物处理:烤焦的肉杂环胺含量最高,可以切掉烧焦的部分再食用。此外,在烹炸的鱼、肉表面涂抹淀粉糊,肉类烹调前先用微波预热,减少后续高温烹饪时间,可减少杂环胺生成。
3. 搭配膳食纤维: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膳食纤维有吸附杂环胺并降低其活性的作用,蔬菜水果中的酚类、黄酮类等植物化学物成分能抑制杂环胺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4. 控制油温:煎炸时避免油温过高,如避免将油加温至冒烟。
5. 避免不良烹饪习惯:减少使用回锅油,反复加热的油会加速有害物生成。优先选择电烤而非明火炭烤,明火炭烤会比电烤炉产生更多杂环胺。
六、终极建议:3个“要”和3个“不要”
3个“要”:
1.要吃多样化烹饪方式制备的食物。
2.要注意控制高温烹饪时间。
3.要搭配足够的蔬菜水果。
3个“不要”:
1.不要经常吃烤焦的食物。
2.不要重复使用煎炸油。
3.不要长期只吃高温烹饪的肉类。
最后,请大家不要过于担心,偶尔享受一下烧烤、煎炸食物没有问题,但要有节制哦~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