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的真谛
文/蔡永清
水是生命的本源,看似平静的表面,实则深处波澜壮阔。父亲在我的生命中,如静水一般,没有太多的言语、华丽的修饰,却默默地流淌着,用丰富的情感和智慧,诠释着无尽的爱意。
出身农村,十年军旅,父亲上世纪70年代转业到地方。一米八大高个,身材魁梧,脸膛红润,络腮胡,平日里不苟言笑,街坊孩子们对他都有些“惧怕”。这位“巨人”对我的教育是严苛的,也有很多的期许。九岁那年,受电影《少林寺》影响,我天天缠着要练武,父亲请来他的表弟拳师,每周一三五晚上到家里来,教我踢腿、扎马步,初学时“一头劲”、兴奋不已,时间久了,一遍又一遍的机械运动,甚感乏累,就偷懒耍滑,趁人不备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不到三个月,表叔请辞了。一年的时间里父亲又为我找了两位武师,后来“恶习”难改,父亲将我送到集体团队学习,几年下来,到初一因功课紧张停练,倒也“勉强”习得一套“少林”拳。
初二时,有个“混世”的高年级学生找我要“零花钱”,我不敢向母亲说明,只能躲着有时不去上课,父亲“百忙之中”得知此事,第二天就带我在整个校园里转了一圈,然后找到了校长,及时化解“冲突”。由于自身顽性和环境的“限制”,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父亲调整工作,尽量多些时间检查叮嘱我的功课,不久又给我转到离家近的学校,定期和班主任沟通联系,掌握我的学习动向。中考成绩不理想,为了调剂到一所好的高中,父亲多次辗转、打听,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选取到一所学校,父亲急忙抱着学籍材料,带着我坐公交赶往新校报到,下了车一路狂奔,我像犯了错的孩子,不敢言语,在后面跟着、跑着,父亲突然蹲下,硕大的身体瘫坐在了路边,满头大汗,应该是胃病又犯了。片刻,父亲强撑站起来,顾不得旁人的目光,捂着肚子又继续跑,望着那“厚重”的背影,第一次感受到“静水流深”的父爱。
高尔基说过,黑暗时父爱是一盏明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高考落榜,三天没有吃饭,只是呆呆地躺在床上,一周之后父亲告诉我说:“一时的成败不算什么,如果失去了信心,那就很难成功了”。我说要去当兵,父亲没有反对,征兵期间又领着我报名、体检、政审,一个多月时间马不停蹄地忙碌着。当我登上北去的“绿皮”专列,车窗外的母亲早已泣不成声,父亲平静地看着我,只是简单说着“别想家,到部队好好干”,这时我才发现父亲的两鬓已经现白,腰板好像弯曲了些,火车启动,我使劲伸头,拼命“拉住”父亲的身影,视线渐渐模糊,泪水已打湿双眼。
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滔滔不绝,而是沉默中的深思熟虑,父亲一直是精神上给我支撑的人生导师。在部队服役期间,父亲每周都会与我书信交流,告诉我要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坦诚待人、用心做事,在艰苦的环境下锤炼意志,努力学习。工作以后,无论择业、选岗或有难解之事,总会第一时间向“导师”求教,他给出的建议和方案也总能让我豁然开朗、精神提振。在执法单位工作时,法律专科毕业后,本想报考自己喜欢的文学语言类本科,父亲让我把法律学深学透,文学可以作为爱好去耕读,但是法律要作为毕生专业去修行。在父亲的建议、鼓励下,顺利学完法律本科,又经多年苦修,侥幸通过司法考试,成为公职律师。
大爱无痕,润物无声。父亲像一棵参天大树,为整个家遮起了一片阴凉,浓郁之爱如山中甘泉,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向身体硬朗的父亲突然溘然长逝。不久前的一个晚上,遇有难题,回家与父亲长谈了2个多小时,得到满意的答案后,疑虑尽消,看着我眉头舒展父亲也很开心,此时天色已晚,便催促我早些回去。待出门不到二十分钟,母亲打来电话,父亲坐在沙发上休息,竟默然无声、没有任何打扰,安静地离开了。
父爱如山,更像是星辰大海,平静无垠,却蕴含着宽广和深邃,还有那份炽热下的温暖和宁馨。脑海中翻腾起父亲的嘱托和教导,如今都已成追忆,也变成了爱的真谛。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