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关系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近年来,红旗社区立足实际,创新推出“四邻工作法”,通过搭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有效破解了社区治理中“群众参与度低、矛盾化解难、服务精准性不足”等难题,形成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良性治理格局。
听邻说事,畅通民意表达“直通车”
针对居民诉求反馈渠道分散,部分问题因未及时收集导致矛盾积累,社区开发“慧满淮畔”小程序,开设“民声呼应”“随手拍”专栏,实现问题随时上传;线下在社区广场设置“民情信箱”,由网格员定期收集整理。每周六定为“社区物业联合接待日”,社区干部面对面听取居民意见,覆盖不同群体需求。对收集的问题按“急难愁盼”分类,建立“红黄蓝”三色台账,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时限,确保事事有回应。今年以来,累计收集意见建议100余条,解决率达98%,推动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请邻议事,凝聚共治共建“向心力”
为破解社区事务决策中居民参与不足,政策落地难等问题,社区创新“1+5+X”议事机制。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联动物业、业委会、一组一会、社会组织及利益相关方,共同协商老旧小区改造、停车位规划等重大事项。会前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确定议题,确保议事有的放矢;会中采用“轮流发言+无记名表决”,保障民主决策;会后公示结果并跟踪落实,形成闭环管理。组建由社区党员、律师、退休干部等30余名专业人才组建“智囊团”,为议事提供专业支持。在工农家园、朝阳六村小区加装电梯项目中,通过议事会协调高低楼层居民诉求,最终达成“分摊费用+政府补贴+企业参与”的三方共担方案,实现了居民100%的同意率。
帮邻办事,打造精准服务“暖心网”
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对接机制,通过入户走访摸清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清单”,同步整合辖区商户、社会组织提供“资源清单”,实现供需精准匹配。成立由党员、网格员组成的“红色代办队”,为行动不便居民提供医保缴费、退休认证等上门服务。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居民参与帮扶可累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社区服务,形成“付出—积累—回报”的良性循环。
由邻评事:构建透明监督“新标尺”
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线评价”体系。线上依托小程序“问卷调查”专栏开展“服务满意度即时评”,线下每季度召开“居民评议会”,对社区干部、物业服务质量进行打分。根据评价结果评选“服务之星”、发布“整改清单”,并与社区干部绩效考核、物业服务等级评定挂钩。对整改不到位事项启动“二次评议”,由居民代表全程监督,确保问题彻底清零,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让社区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夏帮银)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