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信息内容版权归蚌埠日报社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 (融媒体记者 顾楷/文 尤靖文/图)走进中国传感谷,随处可见企业蓬勃发展的火热景象。作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三谷”之一,这里经过三年多的建设,爆发出惊人的发展速度与创新活力,已经集聚了200余家智能传感器相关企业,成为2024年度十大MEMS园区,是推动蚌埠和皖北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们入驻蚌埠后,当地政府在厂房规划、人员招聘、社会补贴等方面出台了定制化的帮扶措施,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让我们能够在蚌埠扎根、开花、结果。”安徽希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最早一批入驻中国传感谷的企业,公司生产经理宫世书向记者介绍,入驻传感谷后,公司月出货量由最初的50万个发展到现在的600万个左右,在三年时间内实现了十多倍增长,客户覆盖了长三角各个地区,正紧密参与到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中。
希磁科技是一家磁传感器垂直整合制造企业,掌握磁传感器芯片设计、材料制备、晶圆制造、芯片测试、磁传感器模组设计与生产的全产业链核心能力,具备完全自主的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产业、汽车、储能及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智慧医疗等领域。几年前,该企业从宁波迁到蚌埠,随后入驻中国传感谷,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跑出了从开工到投产的“加速度”,销售收入更是连年翻番,如今在新能源汽车电流传感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0%,居行业第一位。宫世书说,按照计划,企业二期项目今年即将投入使用。
从“营商”到“赢商”,蚌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着众多智能传感器企业前来落户、茁壮成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传感谷和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市委牵头召开传感器领域亲清有约•民营企业家恳谈会,面对面倾听企业家诉求和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市政府每月召开智能传感器产业推进会,形成任务清单,坚持“清单+闭环”助推中国传感谷发展。同时组建市智能传感器产业专班,全力服务和推进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市充分发挥北方微电子研究院这一国内中高端MEMS技术与产品头部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推进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深度融合,努力聚集了一大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目前,我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中央创新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成投用,3条公共服务示范线投入运营,8英寸晶圆制造线成功串线,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
“我们的建设过程非常顺利,这主要得益于蚌埠市、经开区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华鑫微纳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敬秀说,企业在入驻时发现,市、区已经在传感谷建设了大宗气站、废水处理、电站等基础设施,这让企业能够快速进入建设生产阶段。
在推进中国传感谷建设的过程中,蚌埠全力做好服务配套工作。当前,中国传感谷围绕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已成功创建创新平台39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6个,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更加强劲。园区已初步形成了晶圆制造能力强、科创平台丰富、研发能力强劲、链式集群联动、场景应用广泛、综合发展区位便捷、产业生产优越等突出优势。随着总投资50亿元的月产3万片8英寸MEMS晶圆“链主”企业华鑫微纳建成投产,蚌埠智能传感器产业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凸显。
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说,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我市将秉承“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服务理念,全过程落实干部包保责任机制,进一步聚焦空间供给、生产配套、公共平台、基金创投、概念验证、专业帮办等服务,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为智能传感器产业在蚌埠发展提供沃土,为加快打造自主可控芯体最多、种类最全、产值超千亿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贡献更大力量。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