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 社会

高校与产业发展共生共长—— 深化产教融合模式创新 培育“工匠新苗”

-

2025-07-06 17:58     来源: 蚌埠发布客户端
        

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融媒体记者 周芳林 通讯员 计健)近日,安徽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打破 “围墙”, 种下协同育人的“新种子”,让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相连。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经济发展格局。国产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已成为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安徽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正是蚌埠市、我省在探索产教融合模式创新、协同育人、培育高质量人才征程中的生动实践。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强烈。”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国武说,作为共同体三家牵头单位之一,学院将积极发挥自身在共同体中的作用,携手信创头部企业,深入探索产教融合新范式、拓展科教融汇新路径、引领人才培养新生态,画好校企合作“同心圆”,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共筑人才培养“新高地”,着力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培养出更多契合信创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传统的教育模式,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一道无形的“围墙”,导致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

走进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汇聚各方力量,打造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在这里,企业的技术专家走进课堂,为学生讲授前沿的信创技术知识;学校的科研团队深入企业,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参与真实项目研发,提前熟悉行业环境和工作流程。

“信创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与高校、职业院校紧密合作。通过参与产教融合共同体,我们能够将企业的技术标准、工艺流程和实际需求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龙芯中科(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飞表示,这种深度的产教融合,打破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隔阂,实现了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机整合。

在安徽省信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中,高校、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等各方力量如同众星捧月,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目标,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合作共同体。这种多方联动的协同育人模式,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徐徐展开,展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安徽大学作为共同体的重要成员,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与科研力量。学校与龙头企业、职业院校紧密合作,聚焦产业需求,整合校企资源,打造 “双师” 队伍,拓展国际合作。

 “安徽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节点,正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在安徽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叶守东看来,信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不仅是“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更是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为高校与企业、行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提供了广阔平台。他说,安徽大学将通过多方协同、机制保障,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生态圈,为安徽省信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朱正月说,学校紧跟产业发展步伐,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企业能够提前介入人才培养过程,选拔和培养潜在人才,降低人才招聘和培训成本。

地方政府在协同育人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持角色。我市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搭建合作平台等方式,为产教融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

 “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业与互联网231班学生舒实说,将来毕业后,他有信心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

 “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信创产业的广阔天地中施展才华,为国家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王国武如是说。



深度阅读

习言道丨寄语“济公”,习近平心系这件事
[详细]
天天学习|新时代的“桃花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