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资本市场追捧新消费行业上市公司,毛戈平、若羽臣等化妆品企业股价持续上涨,带动了一批化妆品企业冲刺IPO的热情。
近日,国内知名化妆品品牌、主打高山植物成分护肤品的植物医生向上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且已获受理,与当前化妆品企业主打线上、转型直营的发展方向不同,植物医生主打线下经销模式,直营模式为辅。
在2024年末,植物医生有4328家门店,其中授权专卖店(加盟店)数量达3830家,营收规模高达21.56亿元。
此次IPO,植物医生计划发行不低于25%的股权,将使用9.98亿元的募资资金投向营销渠道建设等4个项目。
根据招股书呈现的数据,植物医生近三年持续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它能顺利实现IPO吗?
1990年,解勇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机械专业毕业,到广东顺德万家乐集团旗下的一家电梯厂做了机械工程师,但他真正的爱好却不是机械,而是销售。
在广东工作两年后,解勇来到北京,凭借流利的英语进入了一家法国化妆品公司,干起了销售工作。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解勇通过主动拜访、研究客户需求等措施,将业绩做到了全公司第一。但随后,这家化妆品公司因产品入关不合规撤出中国,解勇无奈之下带领团队,开始创业。
1994年,解勇创办了植物医生前身北京明弘科贸,做起了化妆品品牌代理的生意。但到了90年代末期,家乐福、沃尔玛、京客隆等中外大型连锁商超在国内迅猛发展,这些拥有议价权的大型商超渠道直接与化妆品品牌厂家对接,代理商生意越来越难做。
无奈之下,解勇带领明弘科贸开始转型,从代理商成为零售商。2004年,明弘科贸顺应商超渠道发展大势,在北京国展家乐福超市开出了第一家名为“量肤现配”的护肤品独立专营店,售卖多品牌化妆品。
但随着“量肤现配”多品牌化妆品店越开越多,不可避免地与品牌原有代理商产生了利益冲突,引发了“串货”纠纷,合作品牌纷纷撤柜。在这种局面下,解勇当机立断,借助国内化妆品产业链基础,通过OEM模式定制自有产品,在2007年将店面名字全部改为“植物医生”,迎来了快速发展。
经过近20年的发展,2024年末,植物医生已经成为拥有4328家线下连锁门店的品牌,其中直营终端门店达498家,授权专卖店3830家,成为国内单品牌化妆品店第一名,在国内护肤品市场国产品牌中排名第7。
2022-2024年,植物医生营收分别为21.17亿元、21.51亿元和21.5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00%。,植物医生净利润规模保持着持续增长,2022-2024年,植物医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亿元、2.30亿元和2.43亿元。
与珀莱雅、贝泰妮等其他国产化妆品品牌相比,植物医生走的是一条不同的道路。
近年来,国产化妆品企业纷纷加码线上、推动直营占比,珀莱雅线上直营收入占比已经超过75%,但植物医生却以线下单品牌店为主。
2024年,其经销模式收入达13.6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63.37%,其中线下授权店营收11.1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51.50%。直营模式收入为7.89亿元,占比为36.63%,其中直营终端门店营收为5.2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24.44%。
在线下端,公司主要采取连锁经营模式,凭借广泛分布的线下门店和丰富多样的产品陈列,满足了消费者一站式即时购物需求。同时,到店护理、会员沙龙等优质线下服务的提供,也为用户带来了独特的产品体验,提供了丰富的情绪价值。
除线下门店外,植物医生也开发出了“小植商城”这一自家的线上购物平台,公司一方面大力发展“小植商城”新零售模式,实现用户流量从线下到线上的延伸;另一方面,通过开设官方旗舰店、与网络达人合作等方式完成了在京东、天猫、抖音、快手等主流电商平台的深度布局。
在2024年,植物医生新增508家加盟店,关闭了802家加盟店,门店优化是为了维护品牌形象,提升潜在经销客户开店意愿,加强了单店成本效益考核,与部分单店业绩不佳的经销商协商,关停了部分经销门店,助力品牌的发展,与提升消费者的线下体验感。
综合来看,植物医生在过去发展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未来也有其较好的发展前景,植物医生能否成功IPO,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