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区举办心理健康培训:夯实教师素养 守护学生心灵家园
为进一步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着力培养一支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教师队伍。7月18日,南和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中小学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活动在十方院举行,室外艳阳当空,室内学习气氛热烈浓厚。197名老师安坐十方院报告厅,进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探讨与学习。
上午邀请的专家是魏巍老师,魏老师是二级心理咨询师、霸州市教师发展中心的心理教研员、河北省心理危机干预领域的专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她将所跨文化心理治疗与资源取向的人本主义理念相结合,在北京、天津及廊坊等地开展了多场精彩讲座,具有非常宝贵的实践经验。魏老师带给大家的讲座是《积极心理教育——关注隐藏在行为之下的生理需求》。
魏老师以“你的多方面自我”开场,让老师们与自己的情绪对话,书写自己的多面自我。用3分钟在纸上写下10个日常的我的状态,魏老师与老师们互动,老师们积极地跟自己久违的情绪进行了对话。魏老师告诉老师们这些状态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关键是真实记录你最常体验到的情绪或行为模式。魏老师又举例让老师们探讨,一个单腿站立的人,他面对的问题是什么?你是传统的帮助者还是积极的引导者?启示老师们利用积极观察,让孩子看到人人都是有缺点的,没关系,可以调整就好,表现出自我接纳和自我鼓励。老师要的不是消灭情绪,而是帮助孩子应对情绪背后的难题。拥有积极观念的老师对世界有比较完整的概念,不是非黑即白,也不会过分地概括化,具备更多的灵活性。
当学生“犯错”时,我们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解决学生?魏老师告诉老师们,应该用积极的教育视角。问题等于能力被压制,积极地教育认为学生的问题行为的本质是未被看见的能力。例如上课插话可能是表达欲旺盛的能力被规则压制,作业空白可能是保自尊的能力未被引导,这种视角关注“激活潜能”,让学生感受到我的状态有意义。魏老师的积极心理治疗三原则:希望、磋商与平衡。希望原则:人生而可塑,教育是探索的需求。磋商原则:师生是合作关系,沟通从“先听后说”开始。平衡原则:教师需均衡“身体、成就、关系、未来”四领域。
魏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如何利用积极诠释。问题使你拥有一种什么的能力,问题帮助了你什么?通过出示了6个问题,让老师们练习积极诠释。这些问题都是平时常见的,比如小西同学不想在座位上坐着,上课时忽然站起来离开了,还有小范同学上课吃饼干还逗学生笑,其他同学被他制造的噪声干扰到了等问题,以积极诠释的角度解析,把不好的事进行积极诠释。
后来魏老师又带领大家做了“大风吹”小游戏,有十几位老师上台积极参与。给所有的人带来了自我观察和思考。带来了欢乐和更多的思维碰撞,老师们谈自己的感受,气氛非常活跃。有老师坦言有点焦虑,魏老师指出,焦虑帮助你整理了自己的文字材料。焦虑是有意义的,我正在焦虑,而不是一个焦虑的人。多观察自己取得的经验,和外部世界建立联系。
下午魏老师带我们了解如何认识世界,通过感知觉、思考和理智、传统和经验、直觉来认识世界。后来还探讨了焦虑或抑郁的原因。讲述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三级预警信号,由轻到重为情绪反应,躯体症状,行为异常。又分析了青少年常见心理特点的四种常见方式,学习问题频发,情绪问题凸显,消极影响扩散,部分发展行为问题。魏老师讲述了SFBT问话技术, 即关系问句,评量问句,向前一小步 。魏老师告诉老师们解决学生情绪问题的步骤,观察问题出在哪,调查清点,处境鼓励,言语表达怎么获得他人支持,最后扩大目标,其他方面受到什么影响,是否可以调整。魏老师讲述问题取向与资源取向对比,关注重点差异和处理重点差异,关注愿景、未来和优势。后来又做了狐狸和小鸡的游戏。大家在欢乐的氛围中体验、感知、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需要老师们掌握丰富的心理知识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老师们将把学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推动我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迈向新的高度。
(通讯员:张艳丽)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