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融媒体记者 郝玉琳 文/图 )近日,蚌埠市园林绿化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2025年上半年“拆墙透绿”与“口袋公园”两项惠民工程的推进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通过精细化的“绣花”功夫,上半年我市已拆改围墙6000米、开建口袋公园23个,城市绿色空间正在不断拓展,市民身边的“微幸福”正在持续增加。
拆墙透绿:
“一墙一策”巧改造
街角围墙变绿廊
拆掉的是冰冷围墙,透出的是满眼绿意和城市温度。2025年,我市继续深入推进拆墙透绿专项行动,目标是完成42处点位的改造。截至6月底,这项工作已经跑出了“加速度”,全市成功完成了22处点位的拆墙透绿,累计拆除或改造围墙约6000米,年度任务完成过半。
除了亮眼的进度,拆墙透绿更考验“因地制宜”的巧思。我市坚持“一墙一策”方案,根据每个点位围墙的实际情况和周边环境,灵活采用开放式空间、镂空围墙、透景围墙等多种改造方式,力求效果最大化。例如,在蚌山区瞰云台南侧,拆墙后不是一拆了事,而是巧妙地将释放的空间与“口袋公园”建设相结合,精心布置了绿植、步道和休闲设施,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而在龙子湖区蚌医第二生活区,则创新采用“镂空围墙+文化墙”的方式,既让小区内的绿意“透”出来惠及路人,又通过绘制主题文化墙,美化了环境、传递了邻里温情。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环境品质的提升和生活的便利看得见、摸得着。
▲华夏第一街区附近的口袋公园,凭借科学的设计和丰富的便民设施,赢得市民喜爱和好评(无人机照片)。
口袋公园:
方寸之地精雕琢
市民乐享“后花园”
城市里的边角地、闲置地,正被精心打造成居民触手可及的“绿色客厅”——口袋公园。2024年,市区已完成36处“口袋公园”建设,2025年计划市区再建设28处。目前,这项工作也在火热进行中:市区已有23个口袋公园项目开工建设,其中17个更是已经建成开放,把绿色和活力送到了市民家门口。
新建成开放的口袋公园,如华夏第一街区附近的口袋公园,凭借科学的设计和丰富的便民设施,迅速赢得了市民的喜爱和好评。这些“方寸之美”不仅提升了城市的“颜值”,更承载着重要的功能:增设的休闲座椅、健身器材、儿童活动区等,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日常休闲、健身、社交需求。
此外,我市还积极探索让这些“绿意口袋”长久美丽、持续惠民的新路子。在市区两级试点项目中,尝试在公园驿站引入低商业化便民服务业态。这样做的好处是双赢的:一方面为市民提供了更丰富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其产生的经营收益有望反哺绿化养护,为口袋公园的长效可持续管理提供了有益探索,确保这些家门口的“绿洲”能一直美下去、服务下去。
精细管养:
巡查督导常态化
守护城市“高颜值”
好风景建起来,更要精心管护好。为了让拆墙透绿和口袋公园的建设成果真正惠及于民、长久惠民,园林部门在绿化养护督导上也下足了功夫。他们采用更务实有效的“日常巡查+专项巡查”“口头提醒+书面通知”等组合模式,深入县区一线。
这种“脚沾泥土”的督导效果显著。2025年上半年,已累计对三县六区开展了道路、公园游园的日常巡查42次,专项巡查3次。巡查重点紧盯苗木修剪、死树清理、缺株补植等日常养护细节,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督促整改,上半年共下发书面通知单49张。这种常态化的精细督导,有效推动了养护问题的解决,提升了整体绿化品质,像环湖西路、南湖路等路段的绿化面貌就得到了明显改善。
我市正通过“拆墙透绿”打开城市绿色空间,“口袋公园”点缀市民幸福生活,辅以精细化的养护管理,持续提升城市生态宜居水平。随着下半年工作的深入推进,更多被释放的绿意、更多精心打造的口袋公园,将为珠城市民带来更多“转角遇见美”的惊喜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