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融媒体记者 杨露露) “三农”稳,天下安。上半年,我市积极克服旱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夏粮实现稳产,主要农产品实现供给稳定,产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和美乡村提标扩面,农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79.2亿元,同比增长3.7%,“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蔬菜、瓜果、水产品产量实现全面增长。我市启动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牛肉产量同比增长13.9%。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规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2%,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总的来看,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为全市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坚实支撑。”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勇表示。
夏粮稳产
重要农产品实现稳定供给
158.26万吨!2025年夏粮在经历了罕见“烤”验后,实现了稳产丰收。
抓实抗旱,夏收夏种压茬,田畴里的层层麦浪化为粮仓里的粒粒金黄。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负责人赵天聪介绍,夏粮播种面积386.91万亩,产量158.2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52%、0.38%,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粮食增产关键在提高单产。今年我市继续实施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工程,发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作用,指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率先使用能提高单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加快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集成,挖掘单产潜力,高质量完成怀远县玉米、五河县大豆两个单产提升工程种植。以怀远县等主产稻区为重点,大面积推广机插秧,全市水稻机插秧率40%以上。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各县区持续抓好农业生产,稳住农业基本盘,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今年上半年,蔬菜总产量135.14万吨,同比增长4.2%;水产品产量8.45万吨,同比增长4.77%;肉蛋奶产量40.03万吨,同比增长7.6%。
当下,市农业农村部门加密农田土壤墒情监测,及时提出农事建议,组成3个工作组赴各县区开展技术服务,农技人员全面下沉,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进行一对一服务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夯实秋粮丰收基础,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打好关键一仗。
产业增效
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位于固镇县绿之源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工作人员正在将工厂化叶菜种植模式、垂直农场、蔬菜营养液调控技术等一个个农业新技术“落地生根”,一批批已经成熟的黄瓜、绿番茄,展示着智慧农业的澎湃生机。
让蔬菜大棚变身为绿色工厂,固镇县通过联合寿光市绿之源农业集团,实施绿之源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引入“寿光模式”,让种菜这一传统农业充满科技味。
项目、项目还是项目,聚焦“优质项目+实物工作量”,蚌埠正以工业理念抓农业,上半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全省占比7.2%、居全省第7位,增幅5.2%,居全省第5位。全市绿色食品产业五大集群产值370.24亿元,增长21.9%。
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让更多的真金白银“砸”在蚌埠大地上。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已争取上级项目57个,总投资35.64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27.6亿元。已实施项目44个,总投资20.26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16.07亿元。怀远县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安徽肉牛产业集群获批,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亿元。固镇县设施农业更新改造项目已获批,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资金3000万元。申报高标准农田建设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28.06万亩、7.83亿元。
在农业领域,“产业集群”这四个字正在频频被提及。立足优势,延长产业链条,一粒米、一头牛、一只鸡……传统农业经过规模种养、精深加工,实现“身价”倍增,改变着公众对农业的刻板印象。
乘着长三角一体化东风,聚焦科技链、产业链、平台链、基地链、品牌链、市场链“六链同构”,我市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蚌埠农产品正加速融入长三角区域大市场。今年上半年,面向沪苏浙地区销售主要农产品及加工品约239.71万吨,同比增长11.31%;销售总额约308.61亿元,同比增长12.02%。
提标扩面
和美乡村展活力
今年4月,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印发2025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蚌埠市获批14个村,获得省资金支持1.4亿元,获批个数和资金量均居皖北第一。
持续提升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我市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推动乡村从“面子”到“里子”,从“颜值”到“实力”提升,不断绘就点上有风韵、线上有风光、面上有风景的和美乡村新图景。
目前,2024年度77个省级中心村建设进度达93%,2025年度97个省级中心村正在编制方案。
2023年度获批的9个精品示范村项目基本建成,五河县沱湖乡大岗村、禹会区长青乡涂山村已申报第一批精品示范村认定;2024年度6个建设项目正加快实施,整体建设进度达81%;2025年新获批14个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
聚焦“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我市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全市952个行政村(社区)经营性收益2.09亿元,村均21.97万元,经营性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88个,其中100万元以上村12个。
成绩来之不易,一组组数据,浸透着汗水和付出。围绕农民急难愁盼、乡村建设短板弱项,我市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让广袤乡村呈现更多可感可及的成效,不断铺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分界线工作室出品)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