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融媒体记者 陈瑶 文/图)人生该走怎样的路?是沿着既定的轨道稳步向前,还是在无边的旷野上恣意奔跑?24岁的马乐乐,用她与一家老店的故事,写下了她的答案。这不是一曲关于青春的叛逆之歌,而是一场历经迷茫、挫败与寻找之后,与传统、与自我、与现实的温柔和解。
“饼三代”,想当“大师傅”
马乐乐是“饼三代”,从姥爷那一辈起,家里就开始经营一间小小的糕饼店,后来由父母接手。
但少时的马乐乐,兴趣从不在此。她从小就是一个“美”的捕手,时尚杂志里的光影世界,甜品橱窗中的精巧造型……都是她心动的理由。十五岁那年,当大多数孩子伏案苦读时,她成了“叛逆小孩”,放弃学业,一头扎进面粉、黄油与烤箱的世界。
家人不解并强烈反对,母亲将她送进烘焙厂学徒“吃苦”,盼她知返。她却如鱼得水,在弥漫着奶香的热气里,找到了比学历更让她心动的手艺。她快乐地坚持了一年半,后来又去了知名烘焙品牌店学裱花,磨练了一年后,她又跟着私房店主、网红博主学徒。白天实践,晚上刷遍社交平台研究前沿趋势。虽不在学校,但学手艺付出的努力一点不少,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烘焙上。
“那时候我一门心思想当‘大师傅’。”她说自己内心有一种渴望,想通过精致烘焙表达一些“小美好“。
从工厂到私房,从线下到云端,她以整个行业为课堂,博采众长。
18岁的小老板,要“西化”老店
2018年,17岁的马乐乐创业了。她在自家老店隔壁开出一家西式烘焙工作室,主打面包、蛋糕。因产品口感好、款式新,很快就攒下一批铁粉。第二年她就雇人扩产,18岁,她成了一家西点工作室的小老板,依然是用蛋糕和面包征服市场,仿佛已然验证:新派就是好,西式就是潮。
2020年,店铺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蚌山区烘焙销售第一。她每天清晨五点就到店和师傅们一起做蛋糕,累,但充满期待。
初出茅庐,小试牛刀即有所斩获,这也让马乐乐的母亲开始转变态度。马乐乐以合伙人的身份和母亲合作,家族老店和她的青春小店正式牵手。中秋旺季店里主打传统月饼,中式糕点,平时主要售卖西式烘焙。“二合一”后,店里的选品、运营也都交给了马乐乐,母亲有意培养她成为主理人。对马乐乐来说,这是接棒,也是创业。
初尝成功的滋味,马乐乐萌生了一个宏大的计划,要用西式的洋气与锋芒,彻底改造家中那间“又老又土”的糕饼店。
她用自己卖西饼攒的积蓄,将浸透着两代人汗水的中式门头换成了明亮的西式招牌,“黄庄马记月饼”被改成了“黄庄马记蛋糕”,装修风格全面换新。
结果,市场以一场惨淡的月饼季回应了她的雄心。老主顾找不到店,疑惑“黄庄马记是不是不在了”。那个她一心想擦亮的名字,反而因她而模糊。
转型失败,转身走向国潮新生
挫败,是梦想最苦涩却又最滋养的土壤。年轻的马乐乐这次终于停下脚步,开始反思、倾听。倾听老街上传来的声音,倾听月饼里藏着的乡愁,倾听这个时代表面喧嚣之下,人们对“根”的渴望。
“不是老顾客抛弃了我们,是我当时没读懂他们。” 看着老师傅们依然用古法揉面、包馅、刻花,她的目光里多了份从前没有的敬畏。她终于懂得了,那些她曾觉得“土得掉渣”的糕饼里,藏着的究竟是什么。
那不只是面粉、油糖和馅料的简单组合。街坊四邻几十年雷打不动地走进这里,买的也不仅仅是一块点心,而是一段段甜蜜的人生记忆。
这些糕饼,是时间的琥珀,凝固了不同阶段的人生滋味。它们其貌不扬,却沉甸甸地装着信任、牵挂和一种不言而喻的守护。老辈人的坚持,守的是一门谋生的手艺,更是难得的匠心。一块老式糕饼里有漂泊之人认祖归乡时的味觉记忆,是四邻八舍生活中一个踏实、温暖的常数。
她曾经想用西式的精致取代这份“土气”,后来才明白,真正的“潮”,不是浮于表面的形式,而是能让这份深厚的情感,以当代人喜爱的方式,继续流淌下去。
真正的创新,不是覆盖,而是续写;不是断裂,而是生长。
2023年,马乐乐决定推倒重来,再度装修门店,但这一次,她不再执拗于西化,而是选择了回归与升华。这次,是回归中式风格,但又绝非简单复古。
四叶草酥、桃花酥、小梨酥……这些可爱灵动的中式点心,既承袭了古法手作的匠心,又绽放出国潮的审美自信。老配方做出了新样式,老手艺玩出了新花样。传袭了父辈的手艺,却注入了青春的创意。
思路一变,市场瞬间打开。店铺迅速跻身小红书、美团热门榜,成为年轻人挑选伴手礼的热门小店,甚至被称为“城市糕点名片”,外地顾客也慕名而来。
人生是旷野,她仍在路上
而今的马乐乐,一年仍有一半时间在路上,走访各地老字号、知名糕饼店,学习不息。她坚持“老手艺+新表达”,让老式点心焕发新生的同时,也将自己的西式烘焙店“摘出”老店,再次成立独立的西式蛋糕店,让两个店的“表达”都能更简单、更纯粹。
回望来路,她所有的“不循规”,并非青春的莽撞,而是对生命旷野的执着;她所受的“挫败”,也并非弯路,而是命运将她引回真正使命的必经之途。
马乐乐的创业故事,或许能给许多同样渴望“闯一闯”的年轻心灵一点点启发。需要说明的是,讲述马乐乐的故事,并非鼓吹“读书无用”,也绝非鼓励人们一定要去选择那条更崎岖的窄路。而是想展现一种更为根本的力量,无论选择哪条路,真正的“创业”精神是不惧试错、持续学习、敢于承担并坚持到底的韧性,这才是照亮旷野、将自己带向远方的唯一火把。
梦想,不是一腔孤勇的狂奔,而是一场持续一生的修行。
真正的梦想家,不是不跌倒,而是跌倒后,能拍拍身上的泥土,看清自己站在哪里,并再次出发。
那片旷野,从来都在。它不拒绝任何一条主动走来的脚步,只要你愿意,一步一步,把它走成你的路。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