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行业标杆,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充分展现腾飞的中国经济、崛起的民族品牌和向上的企业家精神。近日,“崛起的民族品牌”专题系列节目对话重庆双庆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双庆产业集团)董事长冉庚枢先生,探讨机械制造领域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重庆渝北空港工业园那片占地200余亩的现代化工业园区里,15万平方米的厂房正涌动着制造升级的澎湃动能。这里是双庆产业集团的心脏,也是冉庚枢用四十年光阴书写的中国制造突围样本。从1975年四川省矿山机械厂的青砖瓦舍,到今日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工贸一体化集团,双庆产业集团董事长冉庚枢以“转型是生存题”的清醒认知,带领企业在传统制造与数字浪潮的交汇处,闯出了一条从“制造”到“智造”的跃迁之路。
溯源:从矿山机械到机车江湖的转型基因
节目现场,冉庚枢先生向大家分享了他的创业故事及企业的发展历程。1975年,彼时的四川省矿山机械厂还只是西南山区里一家专注矿山设备的传统机械厂,工人们手持钢钎与机床,在金属撞击声中打磨着工业时代的印记。2000年,当国企改革的春风吹遍巴渝大地,这家老厂迎来命运转折点——改制更名为重庆市双庆机电有限公司,正式开启市场化征程。而真正让公司在“机车江湖”崭露头角的,是2010年更名为重庆双庆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后的战略升级:依托自主研发的燃油混合技术、国际发明专利及十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企业构建起从核心部件到整车的一体化供给能力,在重庆三千余家摩托车出口企业中脱颖而出。
这种转型绝非偶然。冉庚枢的创业史本身就是一部中国制造的微缩史。作为深耕行业四十年的实业舵手,他亲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变,更深刻体会到“不创新就被淘汰”的生存逻辑。在他看来,新技术才是企业穿越周期的船票。这种认知源于对一千九百余名员工及其家庭的责任,而技术突破正是最有力的保障。
破局:专利技术构筑全球竞争力壁垒
双庆产业集团的技术突围,始于对燃油混合技术的深度研发。其核心专利“一桶水+两桶油”高效燃烧技术,通过精确控制燃油与空气的混合比例,在发动机中实现高效燃烧,不仅显著提升功率扭矩,更将燃油成本降低。这项技术已通过全球多个国家的市场检验,成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利器。在俄罗斯极寒之地,搭载该技术的三轮摩托车能稳定启动;在美国西部公路上,四轮越野车凭借强劲动力征服复杂地形;在东南亚热带雨林,两轮摩托车以高性价比赢得当地消费者青睐——出口占比五分之四的业绩背后,是技术普惠性的全球验证。
这种技术优势在专利矩阵中得到清晰呈现:三项国际发明专利覆盖发动机核心部件,十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延伸至整车设计。从两轮到四轮,从燃油到混合动力,双庆产业集团的产品矩阵始终围绕“高性价比”与“技术普惠”展开。在重庆“机车江湖”,这种以专利为盾、以市场为矛的策略,让双庆产业集团在价格战与品质战的双重夹击中站稳脚跟,更树立起“务实创新、质量为先”的民族品牌标杆。
突围:供应链重构下的全球化布局
当全球供应链进入重构期,“双碳”目标又为制造业戴上绿色枷锁,双庆产业集团的选择是主动出击。冉庚枢深知,真正的全球化不是简单的产品输出,而是技术标准、管理体系与品牌价值的全方位渗透。在美国市场,企业正深化三轮摩托车的产品优化,通过本地化调研捕捉消费者对载货能力与操控稳定性的需求;在东南亚,依托轻量化设计与本土化生产,实现成本与效率的双重优势;在俄罗斯,通过建立售后服务中心网络,构建从销售到服务的完整生态链。
这种全球化布局背后,是规模化生产基地与现代化管理体系的支撑。占地200亩的渝北空港工业园基地,不仅拥有国内一流的自动化生产线,更通过ERP系统实现从订单到交付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在资信方面,企业曾获银行业协会颁发的“信贷诚信单位”荣誉,同时,企业在高峰时期解决就业1900余人——这些数据不仅是企业实力的证明,更是其社会责任的注脚。
进化:数字化浪潮中的“智造”升级
面对数字化浪潮,双庆产业集团没有选择旁观。在生产端,企业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实现预测性维护与质量追溯;在研发端,依托CAE仿真系统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提升设计精度;在销售端,搭建跨境电商平台,实现从B2B到B2C的渠道拓展。这种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对传统制造模式的根本性重构——通过数据驱动实现柔性生产,通过智能仓储提升物流效率,通过客户画像实现精准营销。
冉庚枢特别强调人才的重要性。面对技术迭代加速的现实,企业正与高校合作建立“订单班”,培养既懂机械制造又精通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吸引高端研发人才,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的完整创新链。在他看来,人才是技术突破的源头活水,更是企业穿越周期的核心资产。
责任:从温饱到共富的朴素信念
“温饱为基,责任为锚”既是他的创业初心,也是企业的价值坐标。从保障一千九百余名员工的生计,到通过税收贡献反哺地方经济;从在抗疫期间捐赠物资,到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双庆产业集团始终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基因。这种责任意识,在环保领域体现为对“双碳”目标的积极响应——企业正研发新能源摩托车,通过氢燃料电池技术降低排放;在公益领域,则通过设立教育基金支持贫困学生,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面向未来,冉庚枢的蓝图更加清晰:深化美国市场拓展,以行情优化产品;推动技术迭代,在新能源领域实现突破;呼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聚合新毕业大学生人才,形成“政府-企业-高校”的创新生态。他坚信,随着核心产品数据验证与市场认可,双庆产业集团将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
未来:秉持初心践行使命担当
从矿山机械到机车江湖,从传统制造到科工贸一体化,冉庚枢与双庆产业集团的故事,是四十年中国制造突围的缩影,更是“技术普惠、责任为先”理念的生动诠释。在这条突围之路上,有技术突破的艰辛,有市场开拓的曲折,更有对员工、对社会、对国家的深沉责任。正如冉庚枢所说:“转型不是选择题,是生存题。”而这道题的答案,写在双庆产业集团的专利证书里,写在全球化市场的订单里,更写在每一位员工稳定的生计里。
如今,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奔涌向前,双庆产业集团正站在新的起点。从燃油混合技术到新能源研发,从本土制造到全球布局,从传统管理到数字赋能——每一步都印证着“新技术是船票”的生存智慧,每一步都践行着“责任为锚”的朴素信念。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