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淮河两岸硝烟弥漫。侵华日军第十三师团北犯淮河,妄图打通津浦路、夹击徐州,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生死考验。在这场持续近20天的淮河阻击战中,除了奋勇杀敌的国民党爱国官兵,还有一群特殊的身影——中共在东北军第五十一军中的地下党员。他们怀揣“团结抗日、复土还乡”的信念,以生命为炬、以血肉为盾,在最惨烈的阵地上冲锋在前,用热血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写下了荡气回肠的篇章。
图为1938年2月10日《新华日报》有关淮河阻击战的报道
01
秘密播火淮河岸边的“红色根系”
这支工作在第五十一军中的“红色力量”,并非偶然集结。早在1936年,中共就已在第五十一军播下革命火种——参谋处中校科长解方成为该军第一名中共地下党员,此后经中共东北军工委、东上工委的不懈努力,党的秘密组织在军中逐渐扎根生长。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东调豫皖(苏)淮河流域,第五十一军进驻安徽蚌埠一带,党组织抓住契机稳步发展:到1938年初,军工委、师工委、团总支、营连特支(支部)的组织体系已全面建立,全军约300名地下党员,8个团中有7个团建起党的总支,部分连队连排长均为党员,个别连队党员数量达20余名,成为抗战初期中共在友军里人数最多、力量最强的地下组织。
淮河阻击战打响前,地下党组织迅速行动:在军中开展动员,号召党员“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在战士中宣讲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用“誓与阵地共存亡”“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口号刻满战壕;在连队里凝聚起“首战必捷”的士气——这些悄悄播下的信仰种子,即将在战火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02
浴血冲锋战壕里的“特殊战士”
“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肠子流出来就塞回去继续打!”这是淮河岸边流传至今的壮烈场景,也是共产党员与战友们并肩抗敌的真实写照。
小蚌埠争夺战中,阵地反复易手四五次。中共地下党员与战友们一同趴在冰冷的战壕里,面对日军飞机的轮番轰炸、炮火的猛烈轰击,没有一人退缩。当日军第三次强渡成功、400余人攻入小蚌埠时,共产党员随敢死队率先冲锋,夜色中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彻淮河;当第六七四团团长张儒彬身负重伤仍大呼杀敌时,党员战士们紧随其后,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哪怕肚子被刺刀戳穿,也要忍着剧痛把肠子捺回去,继续与敌人拼杀——他们知道,身后是家园,退一步就是亡国灭种,唯有死战,方能守住希望。
临淮关阵地上,共产党员的身影始终冲在反击最前线。日军3000余人突破晏公庙阵地后,依托村舍土墙构建交叉火力,进行顽抗。共产党员随三四〇旅官兵一起,顶着敌机枪扫射,向每个村落、每道塘坝发起猛攻。他们与战友们两昼一夜未食未眠,肉搏十几次,官长伤亡70余员、士兵伤亡2000余人,预备队尽数用完,却依然“效死不退”。第六八四团第二连被敌包围时,党员战士和全连官兵与敌人血战到底,子弹打完了就用枪托砸、用牙齿咬,最终全连壮烈牺牲,用生命守住了阵地的最后一道防线。
图为1938年2月12日《新华日报》有关淮河阻击战的报道
03
军民同心淮河岸边的“抗日洪流”
中共地下党员的战斗,不仅在战壕里,更在百姓中。当日军攻陷临淮关、蚌埠等地后,“到处焚杀,奸淫掳掠,惨绝人寰”,地下党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一一三师六七七团,党员们在团长张炳南(后加入共产党)的支持下,深入曹老集周围10公里内的村庄,走家串户开展救亡宣传,号召乡亲们“保家卫国”。
短短两周,各村农民纷纷组建抗日保家自卫队,以乡为单位组成1600多人的抗日联合大队。他们手持步枪、大刀、红缨枪,或是抬着担架,每当部队发起战斗,就紧随官兵奔向战场:袭击小蚌埠日军据点时,他们配合部队牵制敌人;运送弹药、抢救伤员时,他们冒着炮火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即便后来第五十一军北上增援台儿庄,这些农民自卫队员仍坚持斗争,不少人还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党员与百姓同心,汇成了淮河岸边不可战胜的抗日洪流。
04
铭记荣光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淮河阻击战,最终挫败了日军北进势头,为后续台儿庄大捷创造了关键条件。而那些冲锋在前的中共地下党员,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他们中,有人没能留下完整的姓名,只在战友记忆里留下“带头冲锋”的背影;有人牺牲时正值青春年华,却用短暂的人生,为民族解放事业刻下永恒的印记。但淮河两岸的百姓不会忘记,是这些穿着军装的共产党员,和战友们一起守护了家园。正如《新华日报》当时的评论所言:淮河岸边为国捐躯的壮士,“在中华民族的解放史上,留下光芒万丈”。
如今,淮河依旧奔流,当年的战场早已换了人间,但那些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身影,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它藏着共产党人的初心,藏着中华民族的骨气;这段历史,我们不敢忘——它提醒着每一代人,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唯有传承先辈“冲锋在前”的精神,才能在新的征程上,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奋勇前行。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