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 社会

国家级“田间教师”是如何养成的?

2025-09-19 14:50     来源: 蚌埠发布客户端
        

不种地,却和土地农民经常打交道;是老师,教室却在田间地头,他们是真正的双重园丁,扎根乡村的农民培训教师。

把印刷术用在水稻播种上,需要注意点什么?视频里,五河县农广校校长孙枫手拿着育秧纸,把水稻印刷播种大钵体毯状苗育秧技术要点细致地展示出来。9月12日,这期视频中组部的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播出,受到了大家的点赞欢迎。

“这样神奇的‘印刷术’,将稻种精准排列并粘在食用原料制成的可降解育秧纸上,可实现精量化、机械化育秧,降低种植成本,提升水稻产量。”孙枫告诉记者。

作为全国共享农业创业和农业经理人培训师,录制视频、直播、讲课已成为孙枫的工作日常。近年来,他发挥农广校的主阵地作用,积极参加全省、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教师说课大赛,先后获得2023年省赛优秀奖、国赛优秀奖、2024年省赛二等奖、国赛三等奖、2025年省赛二等奖;积极配合市校编制本地特色教材,《河蟹养殖技术讲义》和5种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读本,助力螃蟹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和粮油单产提升。

面对“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时代之问,如何培养适应应乡村转型升级发展的高素质农民,“地头指导”十分重要。孙枫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38家,其中6家成为国家级农民田间学校;他把课堂搬到实训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和岗位实践,打通农民培训最后一公里。


“农民教育培训让我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培训农民的‘金讲师’,现在我要把这份能量传递给更多乡亲。”在五河县浍南镇种植大户胡开文把田间地头的实践经验转化为生动教学案例,受到了父老乡亲的欢迎,他本人也被评为全国共享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完成了从“土专家”到“金讲师”的转变。

“现实中,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单纯在课堂中讲解技术理论,农民难以掌握要领,也不知道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市农广校校长任珺表示,农民教育培训教师坚持贴近农业、农村、农民,开放办学、灵活办学,创新条件手段,在产业中培养人、实践中培育人,提高教育培训实效性;以服务农民为出发点,面向全产业链,实施分品种组班、分技术授课、分阶段培训,突出绿色发展、品牌创建等内容,提升农民技能水平和产业发展能力。

老专家靠实践出彩,初入职场的新人如何“出圈”,展现自己的才华?答案是,参加说课大赛。2023年,市农广校教师赵雨晗通过创新农民教育培训的方法路径,“手机变农具、流量变销量”为教学理念,系统地阐述了农产品短视频的制作流程、拍摄技巧和剪辑制作等环节,展示并分析了优秀农产品短视频的典型案例,一举拿下中央农广校举办的首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教师说课大赛全国第一名,成为中央农广校农业创业培训的全国共享教师。

赵雨晗将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案例,生动地诠释了新时代农民教育工作者“授人以渔、振兴有术”的使命担当。

采访中,市农广校校长任珺告诉记者,让更多扎根田野乡村的农户成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农人,乡村全面振兴就一定会迎来广阔的新天地。依托“田间课堂”打造现代“新农人”队伍,通过实地走访、集中座谈等方式,广泛开展需求调研。面向返乡人才、致富带头人、农村生产经营人才等,重点从培训内容、方式、师资等方面入手。面向基层党组织,重点了解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高素质农民培养等方面难题。截至目前,我市入库农民教育培训专兼职教师20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6人、副高级职称65人。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库成员19人。拥有全国共享农民教育培训教师6人、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名师3人,连续3年的安徽省农民教育培训教师说课大赛第一名均来自我市,其中1人获全国第一名。



深度阅读

学习新语|九一八,铭记白山黑水间的抗联英雄
[详细]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非凡“十四五”】从跟跑到领跑 中国新能源汽车迈上新台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