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时序更替,“十四五”收官之年如约而至。“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成就?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交汇点,蚌埠正以稳健的步伐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幸福蚌埠建设新阶段。即日起,蚌埠日报社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开设“十四五”发展成果专栏,全面展现我市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改革开放、城乡协调发展等领域发展成就,敬请关注。
“十四五”时期在蚌埠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是负重承压、攻坚克难的五年,是优化环境、真抓实干的五年,是创新驱动、加快转型的五年。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聚焦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幸福蚌埠战略目标,克服了诸多困难挑战,做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推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社会和民生事业快速发展,幸福蚌埠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GDP是衡量经济运行规模最核心的宏观经济指标,数据显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313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24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21年的60117元上升到70908元,预计2025年达到7.5万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十四五”时期经历了“低于全省-与全省持平-高于全省”的过程。尤其是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全省第5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高于全省4.1个百分点、全省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2%,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全省第2位,均为2019年以来的最好位次。
获得了“国字头”称号。我市先后获批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八连冠、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入选国家老工业城市试点联系城市、全国外贸百强城市。浙大二院安徽医院、上海一院蚌埠医院先后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重大工程建设成效显著。龙子湖建成国家级幸福河湖,区域排涝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至30年一遇,完成岸线生态整治,打造亲水“景观带”和网红“打卡地”。固蚌高速、蚌五高速、宿固高速、五蒙高速建成通车,新增高速里程210公里,实现城市高速外环闭环,成为全省第4个拥有高速外环的城市。合新高铁、淮宿蚌城际铁路、延安路淮河大桥、司马庄路淮河大桥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淮河航运枢纽新增二级航道142公里,港口吞吐量突破1800万吨,位居全省沿淮各港第一。蚌埠滕湖机场建成通航,补齐航空运输短板。
“回顾这五年,我们在多重压力下破困局,在纷繁挑战中成要事,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不断夯实,加快蚌埠振兴的底气更足,大家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进一步增强。”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困难和挑战,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就是最好的应对。我们将高质量完成‘十四五’收官,为实现‘十五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打牢基础。” (融媒体记者 杨露露)
蚌埠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008681号-1 皖网宣备070018号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168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 bbrbs@bbnews.cn 举报电话 (0552)4017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