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网>> 社会

药明康德的“取舍之道”

2025-10-31 16:12     来源: 新浪网财经
        

最近,即将迈入25周年的药明康德接连释放了两则重磅消息。

上周末,药明康德的2025年三季度财报,交上了一份再超预期的精彩答卷: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和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前三季度整体营业收入328.6亿元,同比增长18.6%;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105.4亿元,同比增速更是达到了43.4%。

基于强劲的业绩表现,药明康德继半年报之后,再次上调了业绩指引:2025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速从13-17%上调至17-18%,公司整体收入也从425-435亿元上调至435-440亿元。

几乎同一时间,药明康德与高瓴投资达成协议,将临床SMO(药明津石)与CRO(康德弘翼)业务整体出售。根据公司公告,此举旨在进一步聚焦CRDMO核心业务发展,专注药物发现、实验室测试及工艺开发和生产服务,并投资加速全球化能力建设和产能投放。

将这两则消息结合来看,不难发现药明康德正释放出清晰的战略信号:一个更加专注、更具核心竞争力的药明康德正在形成。

主动求变,聚焦CRDMO

药明康德核心业务的背后,是其一体化、端到端的CRDMO业务模式。这也成为这家公司有别于传统CRO与CDMO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CRDMO模式打通了从早期药物发现与研究(Research),到工艺开发(Development)再到后期商业化生产(Manufacture)的全流程,可以为客户实现真正的一体化赋能。形象地说,在R端的引流作用下,创新分子进入了药明康德的药物研发“漏斗”,从R端向漏斗下游的D端与M端逐级转化。

重要的是,分子进入“漏斗”后,就可以在这家公司完成整个生命周期,而不需要跳出“漏斗”、再次分散对接其他CXO公司。这种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能为客户带来效率、质量和成本的综合优势,同时避免了项目转移的风险。

最新财报印证了CRDMO管线的高效转化能力。以小分子药物为例,过去12个月,药明康德在R端成功合成并交付超过43万个新化合物,持续为下游引流高质量分子。2025年前三季度,250个分子完成了R到D端的转化。目前药明康德小分子D&M端管线达到3430个,其中80个分子进入商业化阶段,同比增长18%。

同时,药明康德的新分子(WuXi TIDES)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前三季度WuXi TIDES业务收入78.4亿元,同比增长121.1%。截至9月底,TIDES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7.1%。

在小分子+新分子“双引擎”的共同驱动下,药明康德化学业务前三季度收入259.8亿元,同比增长29.3%。这些数字再次验证了CRDMO商业模式的竞争力。上游R端洞察创新趋势、为下游业务引流;D&M端凭借规模化和一体化能力,实现快速放大和高效产出。CRDMO模式通过上下游协同与模块化协作,在质量、速度和成本三个方面形成核心优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药明康德此次出售与CRDMO模式关联度不高的临床业务,专注核心业务的战略意图十分明确。

财报显示,前三季度,药明康德临床CRO&SMO业务收入12.1亿元,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同比了下降6.4%,前三季度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占公司整体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3.5%和0.7%。

尽管药明康德的临床业务实力强劲,但为了更好地支持药物发现、实验室测试及工艺开发和生产服务,出售临床业务成为药明康德必须做出的取舍。

事实上,这并非药明康德最近一年首次剥离非主营业务。2024年底至今,药明康德已经先后出售了细胞与基因疗法业务WuXi ATU、美国医疗器械测试业务。加上此次出售的临床业务,在聚焦主营业务的同时,也降低了外部不确定性风险。

全球布局,产能建设加速

出售临床业务也为药明康德带来了更多资金,用于加速全球化能力建设与产能投放。

全球化运营是伴随药明康德25年发展的重要战略。今天,药明康德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已经建立了20多个研发生产基地。规模的扩大提升了设施利用率,降低了技术投入的成本与风险。

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药明康德仍未停下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产能与能力的脚步。

根据三季度财报,药明康德已经在今年9月底提前完成了泰兴多肽产能建设,公司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已经从2024年末的4.1万升增长至超过10万升——年度增产目标提前实现。在GLP-1类药物的引领下,全球多肽疗法市场规模正迈向千亿美元量级。药明康德在这一领域的快速增长,为这一广阔市场提供了产能支持。

小分子产能建设同样在持续推进,预计2025年底小分子原料药反应釜总体积将超过4,000kL,保障全球客户的稳定供应。

产能拓张的同时,药明康德覆盖亚洲、欧洲、北美等地的全球运营网络也在不断扩大布局,为全球客户提供更高效的赋能,同时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灵活性。

在欧洲,专注于制剂生产和包装的瑞士库威基地正在持续扩建。其口服制剂产能已经在2024年实现翻倍扩展,此外该基地预计将在2026年增加喷雾干燥能力,后续还将增加肠外制剂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在美国,特拉华州米德尔顿的生产基地预计将于2026年四季度投入运营,该基地将专注于胶囊和片剂的临床及商业化生产、包装和测试。

在新加坡,全新的研发及生产基地同样在建设中,一期计划于2027年投入运营,建成后将为小分子、寡核苷酸、多肽及复杂的合成偶联药物提供原料药研发和生产服务。

就在近日,药明康德刚刚与沙特新未来城(NEOM)及沙特卫生部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旨在探索在沙特开展新药研发与生产服务的本地化进程。

药明康德的全球布局也为这家公司带来更加多元化的业务增长。根据三季报,药明康德在美国、欧洲及亚太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确保了公司业绩的稳定性和韧性。

截止2025年9月底,其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达到598.8亿元,同比增长41.2%,业绩已连续多个季度持续增长。如今的药明康德,已重回高速增长的轨道。能够在快速发展中主动摆脱惯性,以“变化”来巩固核心竞争力、为行业带来确定性——这样的药明康德,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不代表蚌埠新闻网的观点及立场。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蚌埠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对此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深度阅读

时政新闻眼丨中美元首釜山会晤,这些重点值得关注
[详细]
特写|“中美两国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
[详细]